中国的通缩危机已经不能再回避了

短平快说读 2024-09-12 11:45:00

自去年以来困扰中国的通货紧缩目前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这可能会恶化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前景,并引发要求中国立即采取政策行动的呼声。

直面通缩危机

周一公布的数据证实,在收入下滑的背景下,除食品成本外,大部分经济领域的消费者价格几乎没有增长。

彭博经济和法国巴黎银行等银行的分析师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可能会延续目前五个季度的跌幅至2025年。这将是中国自1993年开始统计通货紧缩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通货紧缩。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闫红表示:“我们肯定处于通货紧缩之中,而且可能正在经历通货紧缩的第二阶段。”他引用了工资下降的证据。“日本的经验表明,通货紧缩持续的时间越长,中国最终需要的刺激措施就越多,才能打破债务通货紧缩的挑战。”

中国面临的危险是,通货紧缩可能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因为工资下降的家庭会减少支出,或者因为预计价格会进一步下跌而推迟购买。企业收入将受到影响,抑制投资,导致进一步减薪和裁员,导致家庭和企业破产。

这种情况其实已经开始发生。根据财新公司的调查结果,在政府青睐的经济领域,如电动汽车制造和可再生能源等,8月份的入门级工资较2022年的峰值下降了近10%。

长江商学院对300名公司高管的一项调查显示,上个月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是自2020年4月中国最初的新冠封锁开始放松以来的最低水平。

来自智联招聘有限公司的单独数据显示,第二季度38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工资几乎没有变化,而疫情前两年的增长率为5%。

这一幕几乎是日本曾经发生过的经济周期。那次日本经济危机始于1990年代,当时被称为“失去的三十年”——房地产和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后出现了严重的停滞。

尽管中国一直试图抑制有关通货紧缩的讨论,警告分析师避免使用这一术语,但这一术语已开始进入公众讨论。上周,前央行行长易纲在上海外滩峰会上表示,中国现在应该把重点放在抵挡通缩压力上。这是中国知名人士罕见地承认价格下跌正在威胁经济前景。

易纲呼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表示官方应集中精力应对通货紧缩压力。他说,中国的短期目标应该是在未来几个季度将GDP平减指数转为正值。

到目前为止,官方还没有表现出任何重大转变的迹象,他们采取的万能药是鼓励生产,而不是采取增加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和消费者补贴等措施来解决疲软的需求。

价格压力进一步减弱的迹象之一是,中国核心通胀率(剔除食品和能源等波动性商品)在8月份降至三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通货紧缩预期正在蔓延至市场,引发债券市场上涨,导致收益率跌至历史低点,并引发官方担忧,担心银行过度暴露于利率风险。

价格压力减弱的迹象明显体现在中国名义GDP的增长速度上,第二季度名义GDP仅增长4%,远低于今年5%左右的实际经济增长目标。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本月初的一份报告中写道,在价格上涨乏力的时候,名义扩张是一个更有用的指标,因为它能更好地反映工资、利润和政府收入的变化。

中国价格前景恶化的速度令市场措手不及。过去四个月中,有三个月通胀率低于预期,8月份仅增长0.6%。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食品价格上涨2.8%。上个月核心通胀率仅上涨0.3%,连续第18个月低于1%。

自2022年底以来,生产者价格一直在下降,凸显了通胀的拖累。官方数据显示,8月份制造商的原材料和销售价格连续第二个月萎缩,而服务和建筑公司的收费则以2020年4月以来的最快速度缩减。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尔·佩蒂斯上个月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困境在于,即便是中国的货币扩张,也可能造成通货紧缩,因为其主要针对的是经济的供给侧。

同时,通货紧缩的心态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消费者信心徘徊在历史低位,家庭报告称,他们越来越愿意储蓄,而不是消费或买房。

经济学家的共识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目前,投行经济学家们达成的共识是,随着人们越来越担心通货紧缩压力正在加剧,中国需要在两年内投入高达10万亿元人民币(1.4万亿美元)的刺激资金,以重振经济并使其恢复可持续增长。

他们表示,此次刺激计划的规模将是中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实施的“火箭筒式”刺激计划的2.5倍,需要通过社会福利支出而不是投资和基础设施直接针对家庭。

他们警告说,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紧迫——通货紧缩越根深蒂固,通过刺激措施消除通货紧缩的成本就越高。他们的估计突显了中国政策制定者在试图重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时面临的挑战的规模。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Robin Xing在近期的内部讨论会上表示,在“乐观预测”下,北京可能在两年内发行10万亿元人民币刺激资金——其中7万亿元人民币用于增加对中国2.5亿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支出,这些农民工没有得到现有养老金和医疗保健体系的充分保障。另外3万亿元人民币将用于加速中国大量住房库存的销售,并更快地稳定房地产价格。这将需要中国每年将包括各级政府支出在内的预算赤字从GDP的11%增加到14%。但这将消除通货紧缩压力,并在未来几年推动名义经济增长超过5%。如果中国保持现状,通货紧缩压力将推动今年和明年的实际增长率达到4%左右。

高盛表示,由于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家庭削减支出并增加储蓄,第二季度经季节性调整的家庭储蓄率约为31%。高盛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惠山表示,中国需要约3万亿元人民币来稳定房地产市场,还需要1万亿元人民币来支持资​金紧张的地方政府,之后政府可以进行急需的社会福利改革,例如加强失业保险。

麦格理首席中国经济学家胡伟俊表示,尽管他的银行没有官方估计,但他同意5万亿至10万亿元人民币是重振经济所需资金的“合理”估计。

巴克莱分析师表示,大多数非食品领域(包括医疗保健、娱乐、住房和交通)的价格持续疲软“表明通货紧缩预期可能根深蒂固”。

穆迪的经济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担忧,他们指出,在长期的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持续的失业中,家庭正在抑制支出。

经济学家还强调,中国的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体中所有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指标)已连续五个季度为负值。这是有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负增长。

此外,中国产能过剩也是助推通缩问题重要因素。一个明显例子是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尽管它们不仅在国内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但上半年的表现却惨淡。中国两大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晶科能源和天合光能的净利润在2024年上半年分别暴跌69%和85%。

产能过剩必然会侵蚀中国企业的利润和资本支出计划。国内需求不足和全球对中国廉价出口的抵制将继续加剧这一问题。

这种情况有可能在中国经济中形成恶性循环,供需问题将意味着就业和工资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私人消费进一步下降。

总体而言,当前形势表明,修复中国螺旋式增长的经济所需的措施存在巨大差距。此前,一项旨在拨出410亿美元超长期国债来支持设备升级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全国性运动在刺激消费者信心方面效果不大,8月份国内汽车销量连续第五个月下降。经济活动低迷促使瑞银、高盛和摩根大通等全球券商将中国2024年经济增长预测下调至官方目标5%左右。

0 阅读:0

短平快说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