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房子的质量,实在太差了!

观察楼市的熊大 2024-08-19 16:30:31

转自大碗楼市

难受。

最近,看到了很多让人难受的图片。

比如,下面这组图。

大面积脱落的外立面;

斑驳龟裂的楼板;

这幢楼,一眼看去,就是有故事的:

它是漂泊多年、饱经风霜的老兵。

如今的它,已经为业主奉献了多年,伤残的躯体急需要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拆整建来获取新生。

不过,我若是告诉你真正的故事恰好相反呢?

它只是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

甚至,它还没迎来自己的交付日期。

这才是故事的真相。

这,

是一个尚未交付,但问题百出的新建商品房。

而它的业主们,正在经历——

一场无比难受的维权。

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个商品房项目位于杭州呢——

一座以产品力著称的城市。

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个商品房项目均价36000元/㎡,一套房子总价普遍在400万上下呢——

一个地段不错的改善项目。

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个项目被小两千人抢着买,中签率最低仅6.9%呢——

一个热度相当可以的项目。

你会不会觉得很震撼?

但先别急着震撼,咱们再来看一些案例。

比如,小区刚交付,就全方位漏水、渗水的。

墙面、天花板、窗户、电梯、地下室……只要你能想得到的地方,它都非常水。

比如,房屋主体出现问题的。

梁体高低不平,一头高一头低,悬差达6公分。

此外,客厅间距还有倾斜,地面与墙面之间存在3公分的倾斜度。

这可都不是小问题了。

梁不平,力不均。长期以往,房屋会面临变形和坍塌的风险。

再比如,新房交付后,燃气不可用的。

由于烟管未出墙、防火性不足(末端为锡纸)、废气和吸气未分离等等问题,燃气公司出于安全问题停止了业主开通燃气的服务。

难受的业主们,花了买住宅的钱,住上了不能通燃气的公寓。

举了这么多例子,我想说的是,

新房品质问题绝不是个例。

全国各地的新房,都多多少少面临着品质问题。

再进一步说,

近两年的新房质量问题越来越严重。

据统计,2023年,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共收到房地产投诉约12.4万起,较上年增长5.9%。

其中,房屋及装修质量相关投诉同比增长17%,主要问题为渗漏、开裂,相关投诉量分别同比增长8%、24%;坍塌、隔音相关投诉分别同比增长25%、27%。

2023年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总体满意度为73.2分,相比2022年下降1.8分。

去问问那些在2020-2022买房的朋友,问问他们的业主群里有没有搞维权。

只要你去问,大概率一问一个准。

这届房子,真的差。

2022-2022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2020年,商品房销售额同比增加了约1.3万亿元,其中的增量基本由住宅贡献。

2021年,商品房销售额来到了巅峰,其中住宅销售额高达15万亿元。

直到2022年,市场开始下行。

这几年漂亮的销售数据背后,就是一套套品质令人担忧的房子。

爆炸增长的销售量,意味着市场需求的暴增。

需求暴增又进一步拉动了源源不断的供给。

这就是过去几年房企一直在做的事情——

高周转。

因为根本不用担心房子卖不出去,所以开发商们只需要勇猛地在土拍市场厮杀,通过一次次攻城略地,造出一片又一片房子。

同时,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地方又出台了限价政策。

土拍市场竞争激烈,房子的价格上限早已被锁死,对房企而言,利润空间被一次次压缩。

紧接着,第二个策略来了——

低成本。

高周转与低成本的组合,只能造出品质低下的房子。

当然,在那个时期,购房者们对于房屋的品质也不大关注。

只要房子能挣钱,哪怕是盖个猪圈也有人抢。

于是,

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个套娃产品。

它们共用着大同小异的设计方案;

它们用着统一的、廉价的采购渠道,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假冒伪劣的产品。

而在一些看不见的地方,甚至会有楼板厚度不足、隔音效果不好、地下室防水偷工减料等等违规操作。

还有些精装房,拿着三五千/方的装修标准,干着成本千把来块的活儿,直接赚麻了。

这就是新房质量差的第一个原因——

市场因素。

2020年、2021年市场最好的两年,有太多太多的新房项目在“高周转、低成本”的生产模式中,被流水线一般地打造出来。

它们的质量自然很难保证。

2022年市场正处于调整阶段,期间买房的朋友,则又恰好搭上了新房品质拉跨的末班车。

其次,再来聊一聊监管的缺位。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建设要求本身就低。

以噪音为例,

住宅混凝土楼板,通常来说标准厚度是80-100mm,现在最新是调至了120mm。

而日本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以前日本的楼板标准是150mm,现在已调高至200mm,更能有效隔绝空气传音。

再比如层高,很多住宅的层高仅有2.85m、2.9m。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有很多地方出台了硬性规定,要求层高在3m以上。

二、相关部门的扯皮。

以前文的燃气问题为例,

根据业主反馈,对于燃气安全问题的处理已经停滞。

业主们就燃气问题向管线科打电话投诉,管线科认为燃气问题归住建质安监管,而向住建质安反映,住建又将皮球踢还给了管线科。

更细思极恐的是,该小区为何燃气管道存在问题,未能满足交付条件,还能够强行交付。

最后,我还想聊一聊这些业主们将来还要面对什么。

在2020-2022年上车的业主们,除了面对糟心的房子,走在越来越难的维权路上外,还要承受市场的另一记重拳。

相信大家都知道“公摊”的新消息。

大体内容就是容积率计算规则更改,开发商又能偷面积了,市场上将会出现一批容积率超过100%的房子。

这就是市场的另一记重拳——

2023年之后的市场,新房产品又开始迭代了。

迭代的方向主要分两个:

一、新房建设新标准。

这里包括但不局限于新房得房率的提高。

还有层高的硬性要求,一定要求在3m以上;

改善型住宅原则上不高于60m,未来的产品会更趋向于小高层。

二、市场的内卷。

由于新房市场惨淡,房子不好卖,开发商主动给产品做加法。

再差的地段,外立面也要上铝板;

同样价格的装修标准,用料全部升级;

户型更有新意,再也不套娃;

会所、恒温泳池、大价钱的园区园林又重现江湖……

如果,你现在回头望去,你会觉得2020-2022年买房的朋友大多有些后悔。

总结起来就是以上三点:

买到了高周转、低成本的房子;维权之路,心酸又辛苦;担心被下一代产品吊着打。

怎么绕过这些坑?

如果你打算今年买房,那么恭喜你,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关于房子品质质量的坑你会少踩很多。

毕竟,现在开发商们都在卷品质。

但是,也还需要注意几个点。

一、看品牌。

只有买过房的,才能体会到开发商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关乎你房子的质量,甚至是后续的物业服务也是紧密相连。

请记住,一定要优选口碑好的开发商。

其次,外来开发商的处女秀需要谨慎。

哪怕它在外的口碑好,但咱们也不能排除其打一枪换一炮可能性。

人家造了一个问题百出的小区,然后就轻飘飘地离去了,而作为业主的你大概会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心理阴影。

二、看区域。

小区的品质往往都有关联性。

一个品质极佳的商品房项目不一定能拉高周边竞品的品质,但一个品质一般的项目通常会把周边竞品的品质拉低。

也就是说,质量存在问题的商品房往往会成片出现。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某区域的商品房外立面是涂料,那么该区域接下来的新品大概率会是涂料外立面。

只要市场没波动,行情没变化,开发商绝对不会主动卷品质。

你懂得,尽量避开这些地方。

三、看新规。

随着市场的变化,各地的建筑新规都在逐渐优化。

就像前文所说,有的地方已经规定层高要在3m以上,要有架空层等等。

所以,买房之前一定要熟读当地的建筑新规。

如果人家前脚刚出新规,你后脚就买了新规前产品,那大概率就入坑了。

最后,

我想说的是一个房屋持久性的问题。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我们房子虽然是70年产权,但基本上入住个十来年,问题就逐渐增多。

以现在的流行观点来讲,

房龄超过20年以上的房子多被视为老旧房子。

这就意味着,

不论是出于居住的舒适性,还是投资的保值增值性,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折腾,以至于不让自己的资产淘汰。

但!

你把视野放大看,事情的真相不完全是如此。

世界上房子寿命最长的是英国,平均达132年;

美国的房子寿命约为74多年;

日本在2007年就提出“200年住宅”的概念,要求将原本目标为100年的建筑寿命延长至200年。

真成了传家宝。

一件大宗投资品本就该如此,与时间成为朋友。

同时,买房投资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我们的“睡后收入”,这样的收入自然也是越持久越好。

0 阅读:0

观察楼市的熊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