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新型“鄙视链”:“三支一扶”输给选调生,学历并非关键

琳琳教育日记 2024-04-12 17:51:37

教育的追逐,在最终的“变现”成为闭环。一名高学历人才,如果毕业后未能找到一份符合自己身份的工作,那他所要遭受的非议,往往比那些早早辍学打工的孩子更多。

在这点,多数学生和家长都能达成共识,学习为了什么?说直白点,除了少数顶尖人才能够一直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多数人都不是为了一直学习而学习的,最终的目标还是希望能利用学历优势找到一份好工作。

而家长眼中最好的工作,莫过于端上“铁饭碗”,走进体制内,而这点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少部分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而等到他们毕业遭受社会磋磨之后,才渐渐意识到,铁饭碗才是真的香。

考进体制内的第一步助跑:信息收集和处理

谈及铁饭碗,不同人有不同的见解,有家长认为,能进国企、央企,虽然经过多年改革演变,这些要没了所谓的“编制”一说,但踏实做事,稳定干到退休也没问题的岗位也算得上铁饭碗。

而对于一些思想比较传统的家长来说,只有考上公务员,再不济,考上编制岗位,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端上了铁饭碗”。

但体制内也有“鄙视链”,对于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而言,在读大学期间如果没有较好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在跻身体制内这条路上,就已经落后别人许多了。

对于在读大学生来说,谈到体制内,大家率先想到的就是国考和省考,这两个考试的岗位不同,难易程度也随地区之间的差异有所出入,但必须强调的是,如果能利用好应届生的身份,考入体制内的机会将比毕业后多年再考“三不限”轻松许多。

而在体制内,其实也有一种“鄙视链”,曾几何时,多数同学都认为,选调生是体制内的最低端,但随着政策的更迭,选调生也有了可以比较高下的对象,那就是“三支一扶”。

提到三支一扶,一些可能比较陌生,而那些对考公信息不敏感的同学来说,甚至连选调生和三支一扶的区别都没有搞懂,今天笔者就为大家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顺便解释一下,为何在体制内的新型鄙视链中,三支一扶会输给选调生。

选调生和三支一扶在三个方面有所差异

首先,是二者的招募对象不同。选调生主要针对普通高校的应届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生,且要求考生至少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的其中之一:

一是党员或预备党员;二是优秀学生干部;三是获得校级以上奖励;四是有参军入伍的经历。简言之,就是针对条件比较优秀的大学生。

而三支一扶条件相对宽松,只需满足大专及以上的条件就可以报考,也没有应届生的限制。

其次,二者的考试内容不同。选调生考察的内容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这两门科目也是国考和省考的考试科目。

而三支一扶考察《综合知识》,具体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常识、和公文写作等基本内容。从考试科目也不难看出,三支一扶的考试难度是远小于选调生的。

最后一点,是二者的发展渠道不同,选调生是国家从优秀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挑选储备干部人才,选调生工作满两年后,可以直接参加上级机关公务员的公开遴选,优秀者有机会担任领导干部,或者继续培养。

更令人羡慕的是,选调生在参加公务员考试时,可以选择留岗参加考试,政策也是鼓励选调生积极参加考试的,如果考试失利,可以回到原岗位继续工作,这样的优待一般公务员也是没有的。

而三支一扶的发展渠道,则主要立足于基层工作。工作满两年后,三支一扶人员可以多渠道就业,比如聘用到乡镇基层事业单位或者社区公益性岗位等等。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三支一扶输给选调生,不仅是在学历的限制上,更在今后的发展上,一个是基层,一个是领导干部,二者的发展从起点上就已经拉开差距了。

虽然二者相比,选调生的优越性显著,但其报考条件也更加苛刻,对于想投身体制内工作但自身条件不够优秀的同学来说,有机会参加三支一扶,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投身基层工作,一方面同样具备体制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干好基层工作也是体制内的重要一环,只要能力出众,是金子在任何岗位都能闪闪发光。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2 阅读:1049

琳琳教育日记

简介:别类分门,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