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郑州|张爱玲一生坎坷创作多篇著作

新空气演出 2024-08-09 16:32:11

民国时期的才女不少,但像张爱玲这样的人却很少。作为新女性的代表,她生前备受争议。人生充满帆,正如她所说,“短的是生命,长的是苦难”。20世纪的一句话“你永远不会明白我的悲伤”贯穿了她不幸的一生。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繁华的大都市上海,7岁开始创作小说,作品的“产量”在当时作家中名列前茅。她一年最多创作六本以上的小说,无一不是经典。

初到美国 认识赖雅

1954年,身在香港的张爱玲除了才华一无所有。此时的她,已经与前夫胡兰成离婚多年,光芒已经褪去,家庭的人脉也逐渐散去,这样一个在黑暗中徘徊、没有任何依靠的女人,生活也是异常的艰难,人生最艰难的时刻也不过如此了。加上时局动荡,张爱玲无奈只身一人来到美国生活,想要重新开始。她原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华重新开始,但现实往往不如人意,有时候甚至连吃饭都困难。穷困潦倒的张爱玲为了生存,无奈向文学艺术慈善组织申请帮助。

在文学营救助站,张爱玲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结识了赖雅。和她一样,赖雅当时也是一位贫穷的作家。相识几个月后,两人一起租了一套公寓,开始了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但世事难料,半年后的一场大病让赖雅长期卧床。两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微薄的补贴和张爱玲零散的稿费。祸不单行,张爱玲的创作生涯也再次遭遇危机。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她潜心创作的作品并未得到美国读者的认可。还接连被拒,这也对她的信心造成了沉重打击......

伴侣去世 事业上升

中国的一线作家在美国沦为十八线作家,生活和经济上的压力让张爱玲喘不过气来。张爱玲开始转变思路,试图在作品中刻意迎合美国读者的口味,但并没有什么太大效果。这样的时间也不知持续了多久,终于在1961年,张爱玲得到了为《红楼梦》提供剧本的机会,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为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张爱玲用大部分积蓄购买机票来到内地寻找资料。甚至于将自己所有的经历都投入到了这部创作中。直到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都没有抛弃这个比她大三十岁的男人。后来的张爱玲每天都沉迷写作。慢慢地她的作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还受邀成为拉德克利夫大学的驻校作家,翻译了一部又一部中国作品并出版供美国读者欣赏。

专注创作 晚年凋零

但张爱玲的内心渴望创作,她热爱写作,眼前的这份工作已经严重阻碍了她的文学发展,每天都有大量的翻译材料等待着张爱玲去做。张爱玲最终递交了辞呈,重新专注于创作。在写作的同时她还不停的搬家,以至于搬家的次数多得都记不清了,而的原因就是美国贫民窟卫生条件差,虫子猖獗,这让本来就怕虫子的张爱玲快要抓狂了,但无论她如何移动,虫子总是跟着她,久而久之,张爱玲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皮肤也出现了溃疡,身体状况的恶化甚至每天都是肉眼可见的。张爱玲渐渐明白自己已经濒临死亡,于是立下了遗嘱......

1995年,张爱玲在家中去世。一周后,她的朋友来看望她才发现,他们遵循她的遗嘱将她秘密火化后撒在荒无人烟的地方......

至此,一代才女就此凋零!

由河南新空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河南省华娱百纳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将于9月7日/9月26日在温州、郑州讲述张爱玲的传奇一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