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副对联,出自于《红楼梦》书中的主角贾宝玉,在书中是薛宝钗居所蘅芜苑的对联,对于我而言,拍到这副对联的照片是在景观之中,因此也就把书中的情景与现实中的场景结合在一起看待这副对联了。
就我本人而言,对于这副对联的并不是十分的喜爱,我觉得这副对联虽然写出了蘅芜苑的环境氛围,做到了“文景相融”,但是从这副对联的文字本身而言,我觉得不如大观园中其它一些对联灵动、雅致,并没有那种“有感而发”的感觉。
在网上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这副对联在“红学界”陷入了“版本之争”,上联中的“才”字,在一些版本当中被写作了“诗”字,欣赏大观园对联的第一篇文章就选了这样一副“争议之作”,也算是一种趣味吧。我的水平,最多也就是看了两三遍红楼梦,我甚至连自己阅读的版本具体是哪个版本都不太清楚,因此,也就只能是就文字本身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的过程了。
从我对于文字的理解,我认为上联“吟成豆蔻才犹艳”不如“吟成豆蔻诗犹艳”更合适一些。我的这种“直觉”来自于我采用了一种“句读”方式来“拆解”这副对联。因为对联的上下联文字大多是一一对仗,所以很多时候去掉或加上相同位置的字词,上下联依旧对仗。
我采用的,是去掉上下联最后两个字的方法,在去掉“犹艳”与“也香”之后,下联是“睡足酴醾梦”,这个时候,如果调换一下位置,把“睡足酴醾梦”看作是上联,那么下联到底是“吟成豆蔻才”还是“吟成豆蔻诗”就比较好判断了。“睡足酴醾梦”与“吟成豆蔻诗”都可以看作是省略了主语,但是“吟成豆蔻才”则在整体上与“睡足酴醾梦”的语法结构完全不同了。
我肯定不敢确定这种“去字”的方式就是绝对正确,但是这确实是我的思考过程。并且我认为如果在上下联各加一个不改变句子意思的字的话,我的这种观点依旧成立,我加字之后的上联是“吟成豆蔻诗 诗犹艳”,下联是“睡足酴醾梦 梦也香”,加字之后只是让名词重复了一下,绝对没有改变原句的内容,但是却可以把“诗”对“梦”优于“才”对“梦”的情况表达的很清楚。
有的时候,我觉得不必咬文嚼字,因为这副对联的匾额是“蘅芷清芬”、对联题于“蘅芜苑”,如果咬文嚼字的话,“豆蔻”、“酴醾”与“蘅芜”并不是同一种植物,这副对联已经“跑题”了;而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咬文嚼字是一种乐趣,只要这种咬文嚼字不是为了和别人争论,不是为了证明“别人是错的”就好。
文无第一、文无定法,我不懂“红学”,只是喜欢对联。因此,我的这篇文字,也只是记录了我自己对于这副对联学习和理解的过程,我一直觉得在我的《赏联》系列文章当中,让我本人收获最大的就是查阅资料与自己消化理解这两件事情,至于我对于某一副对联的观点,那肯定是完完全全的个人好恶了。有人和我观点一致,我会开心的不得了,如果观点不一致,我觉得有理有据的一起讨论也是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