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铸造的“袁大头”为啥那么值钱?

烨烁谈文化 2024-03-28 02:57:03

玩钱币的,一定都知道袁大头。

也许袁世凯到死都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最大的成就,不是逼迫清朝皇帝退位,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也不是痴心妄想、复辟帝制,在皇帝龙椅上坐了83天的大头梦。

而是他在做皇帝期间,在全国发行了几亿枚的袁大头。

从1912年清朝灭亡,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袁大头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大地上最坚挺的货币。

其普及范围之广、使用时间之长,没有任何一种货币能与之相提并论。

虽然人们常说袁世凯倒行逆施、大盗窃国,但谁也不能否认,他搞出来的袁大头是真的好用。

什么是袁大头?

“袁大头”的全称叫做“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看上去和今天的一元硬币很像,背面刻有嘉禾纹饰和币值大小,正面印着袁世凯的头像和发行年号,所以老百姓习惯性地称之为“袁大头”。

“袁大头”虽然号称银币,但它的材料并不是100%纯银的。

根据民国政府的《国币条例13条》,一枚袁大头总重量为七钱二分,其中含89%的银、10%的铜,以及1%的锡。

当时的工匠们为什么不用纯银打造呢?

其实这个跟偷工减料、贪污腐败什么的,还真的没有关系,这样的材料配比是有科学依据的。

因为银子虽然值钱,但这种金属的稳定性却比较差,银币在流通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损耗,不利于长期使用,所以必须用少量的铜和锡对它进行保护。

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那么它究竟是为什么发行的呢?

袁大头为什么发行?

当年袁世凯上位之初,政局不稳、民心动荡,国内币制一片混乱,有人用银子、有人用铜板,交易起来非常麻烦。

可是北洋政府刚刚成立,根本拿不出什么钱,只能一边赶铸铜板、银元,一边滥发钞票。

为了整顿货币市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袁世凯就下令开始铸造“袁大头”,这种统一的新式银币。

袁世凯决定进行国币改革之初,曾经有人提出制造纸币,但金融专家立刻表示反对,因为按照当时混乱的情况,只有实行贵金属本位制,才能挽救民间信誉。

但实际上,他对国币改革如此上心,并不是真的为了老百姓着想,而是想尽快填上军费方面的财政漏洞。

于是在1914年12月,造币总厂造出了第一批“袁大头”,并迅速投放市场。

随着货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1915年2月,江南造币厂也加入了制造“袁大头”的行列。

短短两年时间里,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袁大头”数量、就达到了3.8亿枚。

袁大头有多值钱?

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月薪,大概是20枚“袁大头”,而像工程师、教授、作家这样的稀缺人才,收入就更高。

据说鲁迅一个月的工资和稿费,加起来有700多块,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则有1500多块。

经济学家估算,当时的一枚“袁大头”,大约折合今天的人民币150到200元之间。

以1927年的上海为例,一枚“袁大头”能买到25斤大米,或者4斤猪肉,或者3盒香烟。很明显,“袁大头”在当时的购买力,要比现在的一块钱高很多。

在“袁大头”流通的30多年间,它的样式发生了多次演变,根据年限、版型和品相的不同,不同“袁大头”的收藏价值也是天差地别。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袁大头”,是民国三年的一元币,成交价在3000元左右,而一些非常稀有的、特殊年份的“袁大头”,价值可能高达上万到十几万不等。

至于某些“签字版”、“苏维埃版”的“袁大头”,价格就更夸张,有些甚至达到了上百万的级别。

但是,随着“袁大头”市场的火热,一批高仿真的赝品“袁大头”也悄然出现,大家在选购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哦!

0 阅读:0

烨烁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