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GDP低于预期,内力不足,离标杆越来越远,强省会才有未来
长沙2023年GDP终于出炉,为14331.98亿,增量744.42亿,名义增速5.48%,实际增速4.8%,没有达到年初预定的目标。
2022年,长沙GDP终核数据为13587.56亿,比初核的13966.11亿低了378.55亿元。所以,相比于初核数据,长沙GDP只增长了335.87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的实际增量只有316.86亿,而不是当初公布的600多亿。无论采用哪个数据,长沙2023年的成绩都算不上优秀,甚至连合格都算不上。
之前,我预估的最低线是1.45万亿,最高线是1.48万亿,没想到的是,长沙实际结果比我给出的最低线还低了100多亿。这样的结果,难免让人有些失落。
长沙地处内陆,近两年确实有些力不从心。
之前,我多次发文批评长沙将过多精力放在打造网红城市上面,后来有人跟我说,整个湖南就是那样一个情况,面子和里子,长沙总得顾一头。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包装都没搞好,那就真是两头都保不住。在自媒体的努力下,长沙的外包装总算是保住了。
那么,长沙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湖南大环境不太好。2023年,湖南GDP为50012.85亿,相对于2022年初核数据增长了2400多亿,相对于终核数据,则只增长了1000多亿。全省的盘子也就这么大,长沙能好到哪里去呢?
第二,受珠三角地区的虹吸太严重。2020年口罩事件发生后,珠三角大量人口回流湖南,长沙趁机涨了一波。2023年,珠三角缓过气来,进一步加大了虹吸力度。长沙离珠三角太近了,有广州、深圳这两个巨无霸城市,长沙的压力非常大。很多湖南人直言,湖南的省会在深圳,这就好比说安徽的省会在南京一样。
第三,长沙的产业能量不够。长沙目前已形成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文化创意、旅游、食品制造七大支柱产业。受建筑业整体下行的影响,长沙第一大支柱产业——工程装备产业受到了较大冲击。
2022年,长沙有5家企业入选“2022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其中三一重工排第三位,中联重科排第四位,铁建重工排第六位。全国10强企业,长沙占了3家。但是,建筑业下行,对工程装备的需求量锐减。2022年,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总收入808.22亿元,同比下降24.4%;实现归母净利润42.73亿元,同比下降64.5%。2023年上半年,三一重工实现营业收入394.96亿元,同比下降0.38%。中联重科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16.31亿元,同比下降37.98%;实现归母净利润23.06亿元,同比下降63.22%。2023年上半年有所增长,全年情况不得而知。
汽车产业是长沙第二大产业。2023年前9个月,长沙汽车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1446.1亿元,规模偏小,就算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也不足以支撑起长沙的快速发展。
据有关消息显示,2022年,长沙规上营收超千亿的产业只有1个,而郑州有2个,武汉有5个,上海有12个。
传统产业撑不起,新兴产业更不给力。上市公司虽然很多,市值也不低,看上去很热闹,但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并不高,这就是长沙的困局。
长沙该怎么办呢?
第一,强省会。我多次说过,中西部地区发展经济只有一条路,先强省会,然后搞一主两副,最后实现全面发展。目前,整个中西部地区只有湖北走到了一主两副齐头并进的阶段,其他还停留在强省会的阶段,比如四川与陕西。甚至有些还没有走到强省会的阶段,比如河南与江西。要提升长沙的能级,推动湖南经济平稳发展,必须不折不扣强省会。长沙和长株潭都市圈都不强,根本留不住本省的资源,湖南能强得起来吗?
第二,强产业。除了工程装备产业营收一度突破2000亿,长沙其他产业都不强,其实装备产业本身规模也不算特别大。一方面,长沙要全力以赴做大现有的优势产业。比如,将汽车产业做到3000亿以上的规模。另一方面,培育新的千亿级产业。在这方面,长沙已经有了规划,那就是到2026年,在全市范围内打造15个左右的千亿级产业,50个以上的百亿级企业。此外,长沙还准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建成覆盖材料、装备、芯片等系列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打造规模千亿的产业集群,形成1000多项原创性技术,集聚1000多名高端人才,打造成为国内具有鲜明特色的半导体产业之都。这都是不错的产业规划。
第三,加强固投。长沙要加快经济发展,拼固投是关键。这些年,湖北就是这么做的,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使用过。比如大萧条期间,罗斯福就将以工代赈用到了极致。长沙的交通设施还很差,产业基础也不是很强,正是发挥投资拉动的关键时期。郑州地铁里程已经远超长沙,这就是固投在发挥作用。除了交通建设,也可以加大对5G工厂、先进储能材料、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生命技术、信息终端、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能不能孵出小鸡且不说,先将所有的蛋都孵上,总有一些蛋是可以孵出小鸡的。
第四,加大对企业的扶持。怎么扶持?给先进肯定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减税、退税甚至免税。大环境不好,企业生存困难,只能靠地方帮忙。最近三四年来,武汉就是这么干的。为了帮助东风汽车过冬,湖北省甚至都亲自下场了。这些做法都值得长沙学习。舍不得给孩子喂奶,孩子怎么可能长得大呢?
第五,改善营商环境。长沙的营商环境不太给力,这是我亲身经历的。营商环境不改善,企业不愿意来,人才不愿意来,资金不愿意来,最终只能靠自己玩,怎么玩得转呢?在这方面,长沙尤其要加强作风建设,以服务企业、服务人才为目标,彻底改善营商环境,别让一群苍蝇毁了一锅肉。
办法很多,路子很广,关键在于执行。如果还是全民沉迷于做网红城市,那就麻烦了。
我是湖南人,虽然不在长沙工作,但一直关注长沙的发展,对长沙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2024年2月5日于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