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齐衡受不公正待遇还磨炼演技,他说没有工作才可怜!

科学家来说梦想 2024-08-14 03:33:06
一、艺术之路的开端:从戏剧舞台到银幕新星

1912年,齐衡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将这位未来的演员推向了艺术的殿堂。

1940年代,战火纷飞的重庆成为了齐衡艺术生涯的起点。在这里,他与未来的妻子殷子在"中电"剧团相遇。两人因共同的抗日理想而结缘,艺术的种子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悄然萌芽。

齐衡和殷子的小家安在重庆南岸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艰难的年代,这对年轻的夫妻却在艺术中找到了慰藉和力量。

他们在话剧舞台上挥洒汗水,用心塑造每一个角色,为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946年,34岁的齐衡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

在著名导演沈浮的邀请下,他出演了自己的银幕处女作《圣城记》。站在摄影机前,齐衡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忐忑。他不知道,这将是一段持续近30年的辉煌银幕生涯的开端。

从舞台到银幕,齐衡如饥似渴地投入到表演的海洋中。每个角色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每次拍摄都是一次自我突破的机会。

他的眼神中燃烧着对艺术的热爱,仿佛要将全部的生命都奉献给银幕。这份执着与热情,成为支撑他度过未来艰难岁月的力量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齐衡和妻子殷子被分配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演员。这个决定为齐衡打开了更广阔的舞台,让他有机会在更多优秀作品中一展才华。

从此,齐衡开始了他在上影厂的演艺生涯,用自己的表演为中国电影事业贡献力量。

二、演艺生涯的黄金时期:用心雕琢的银幕形象

1948年到1963年间,齐衡迎来了他演艺生涯的黄金时期。

在这15年里,他出演了多部经典影片,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多面性和深厚功力。在1948年的《万家灯火》中,齐衡饰演了唯利是图、六亲不认的贸易公司经理钱剑如。

他细致入微的表演,将这个人物的贪婪与世故刻画得入木三分。观众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1954年的《渡江侦察记》是齐衡演艺生涯的又一高峰。他饰演的侦察英雄吴老贵让观众印象深刻。为了完美诠释这个角色,齐衡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不厌其烦地练习"中弹倒地"的动作,直到手臂磨破、地板被磨光。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让吴老贵的形象在银幕上栩栩如生。

齐衡还特意研究了酒客的神态,为了在银幕上准确地表现出吴老贵对酒的嗜好,他甚至开始在家小酌,培养对酒的"感情"。

在1959年的《钢铁世家》中,齐衡一人分饰两角,扮演了孟爷爷和孟广发父子。这种一人饰两角的挑战,更加凸显了齐衡精湛的演技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1962年的《燎原》中,齐衡饰演被封死在煤窑坑道里的矿工张老耿。为了揣摩角色心理,他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方法:给女儿买了一双漂亮的皮鞋。

通过观察女儿收到礼物时的喜悦,来体会张老耿送给女儿新衣料时的心情。这种富有创意的表演方法,让齐衡的表演总是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洞察。

在1963年的《金沙江畔》中,齐衡饰演了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红军炊事班长金万德。这成为了他银幕生涯的最后一个角色,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最后绽放。

齐衡对每个角色都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心血。即使是在生病的情况下,他也坚持完成拍摄任务。在拍摄《燎原》的"瓦斯爆炸"场景时,尽管身患重感冒,他仍然坚持在寒冷的煤窑坑道里爬行。

当女儿心疼地说他"可怜"时,齐衡却笑着回答:"怎么会可怜呢?这是爸爸最喜爱的工作呀,要是没有工作,那才可怜呢!"这句话,道出了齐衡对表演艺术的深沉热爱,也成为了他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座右铭。

三、与魏鹤龄的友谊与竞争:艺术道路上的相知相惜

在齐衡的演艺生涯中,魏鹤龄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两人既是银幕上的竞争对手,又是生活中的挚友。

这段独特的关系,为齐衡的艺术生涯增添了几分温情与敬意。1956年,《祝福》的拍摄中出现了一个戏剧性的转折。原本确定由齐衡扮演的贺老六一角,因为摄制任务转到北影而改由魏鹤龄出演。

面对这种情况,有些朋友为齐衡感到可惜,甚至怂恿他去争取角色。然而,齐衡却表现出了难得的宽容和对艺术的尊重。

他由衷地说:"魏鹤龄的底子比我厚,表演功力比我强,贺老六他能演得比我好。"这番话不仅展现了齐衡的胸襟,也体现了他对艺术的敬畏。

几年后,在《燎原》的拍摄中,两人再次"相遇"。这次是齐衡原本要扮演易猛子的父亲易老倌子,但剧组认为由魏鹤龄来演会更有分量。

为了不影响齐衡的情绪,剧组甚至小心翼翼地试探他的态度。出人意料的是,齐衡不仅欣然接受了戏份较少的张老耿一角,还表现出了对新角色的热爱。

这一决定,再次体现了齐衡对艺术的敬畏和对同行的尊重。在银幕之外,齐衡和魏鹤龄的友谊更加深厚。两人性格相似,都内向、浑厚、朴素。

他们经常互相串门,有时候能坐在一起两三个小时,却只说三五句话。这种默契的友谊,成为齐衡艺术生涯中一道温暖的风景。

齐衡和魏鹤龄的关系,展现了艺术家之间的相知相惜。他们在竞争中互相欣赏,在友谊中共同进步。这种良性互动不仅丰富了两人的艺术生涯,也为中国电影界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典范。

四、坚持不懈的艺术追求:在逆境中磨炼演技

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齐衡对表演艺术的追求从未停止。他对每个角色都倾注全力,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都一视同仁。

这种专注和敬业精神,使他在逆境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演技。在拍摄《燎原》时,齐衡正患病在身,又拉肚子又发烧。但为了不影响剧组进度,他坚持带病演出。

当天中午,他的女儿特地把稀饭送到摄影棚,看到父亲支撑着病体,在水银灯下满脸乌黑,额头上渗着豆粒大的汗水,在煤窑坑道里爬行。

这一幕让女儿心疼不已,泪流满面。然而,齐衡却笑着说:"怎么会可怜呢?这是爸爸最喜爱的工作呀,要是没有工作,那才可怜呢!"这句话,道出了齐衡对表演事业的热爱和执着。

齐衡对自己的表演要求极为严格。即使在1956年的《秋翁遇仙记》中,观众普遍认为他的表现很好,他却自责地说:"一个生动感人的秋翁形象被我演糟了,功夫不到家呀!我最多可以在电影里演个配角就好了。

"这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推动他不断进步,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渡江侦察记》中,为了完美诠释吴老贵的角色,齐衡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他不仅细心观察各种茶仙酒客品茶尝酒的神情姿态,还开始在家小酌,培养对酒的"感情"。为了拍好"中弹倒地"的镜头,他更是在家里反复练习,直到手臂磨破、地板被磨光。

齐衡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万家灯火》中的钱剑如,还是《金沙江畔》中的金万德,每个角色都凝聚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他总是本能地把自己的感情"化"在角色里,有时甚至会为摸索不到角色的动作特征、思想脉络而焦躁不安,整夜整夜地在马路上徘徊。

这种对艺术的坚持和追求,成为齐衡面对人生挫折时最坚实的精神支柱。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也始终没有放弃对表演艺术的热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精神。

五、晚年遭遇与不屈精神:艺术信念的最后坚守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齐衡的人生遭遇重创。曾经备受尊敬的艺术家,一夜之间成为了所谓的"牛鬼蛇神"。

每天天不亮就得出门,晚上八点钟才能耷拉着脑袋回到家里。齐衡那火爆耿直的性格,让他在这场运动中受尽磨难,遭受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即使在"牛棚"里,齐衡仍然没有放弃对表演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偷偷地学习表演技巧,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返银幕。

这种坚持,展现了他对艺术事业的执着,也体现了他内心深处对表演的渴望。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后,齐衡的处境更加艰难。

尽管劳动量巨大,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即使经常低热,他也咬紧牙关,为可能的复出做准备。

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人看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坚韧品格。齐衡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对表演的热爱。他渴望能再为观众创造几个银幕形象,这成为支撑他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力量。

然而,命运无情,他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到干校后,齐衡的病情已经日益严重,但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念。1972年,齐衡因癌症去世,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银幕。

他的离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然而,他留下的艺术精神和对表演的热爱,却永远留在了观众的心中。齐衡的一生,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也是对逆境的顽强抗争。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没有工作才可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展现了一个真正艺术家的精神品格。即使在最黑暗的岁月里,他也从未放弃对艺术的追求,这种精神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0 阅读:3

科学家来说梦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