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之五燥

老糖话健康 2024-08-08 06:31:20

燥是秋天的主气。

燥有外燥、内燥之分。人体感受外界燥邪而发病,称为外燥,因多见于气候干燥的秋季,故又称“秋燥"。外燥证有温、凉之分:初秋尚热,故易感温燥;而深秋即凉,则易感凉燥。

内燥与外燥不同,它是由于津液或精血亏损所表现的证候。

(一)燥邪的性质和特点

1.燥性干燥,易伤津液

无论外燥或内燥都表现有体表肌肤和体内脏腑缺乏津液,干枯不润的症状,如口鼻干燥、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皲裂、毛发不荣等。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燥胜则干。”

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外合皮毛,故外感燥邪,最易伤肺,使肺失宣降,而出现干咳无痰或少痰,无汗或少汗,以及鼻咽干燥,大便干结等。

(二)常见的燥证

外燥证 分为凉燥和温燥。

(1)凉燥:是燥而偏寒的病变,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口干咽燥、皮肤干燥、咳嗽少痰或无痰,舌苔薄白而干等。是由于凉燥之邪外束于表,内郁于肺,以致肺卫不宣,清肃失常所致。凉燥证类似外感风寒,但以津气不布的干燥症状为显著,故不难与外感风寒鉴别。

(2)温燥:是燥而偏热的病变,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或痰粘量少,甚则痰中带血、咽喉肿痛、皮肤及鼻咽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等。本证可由直接感受温燥邪气引起,也常见素体津亏,复感燥邪所致。

内燥证内燥证是由于人体津液或精血亏损所表现的病证,多由于外感病高热或汗出过多伤津化燥所致。也有因久病精血内夺,或吐、泻、失血,或误用汗、下伤津亡液,或营养障碍,或瘀血内阻等原因,以致津血不能滋润而引起。受病脏器不仅在肺,且可伤及诸脏。其临床表现以口渴,皮肤干燥粗糙,毛发干枯不荣,大便秘结,肌肉消瘦,舌燥无津,脉细涩等伤血少津的症状为主,故习惯上常称为津亏或血燥。

0 阅读:1

老糖话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