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华为余承东卸任消费者BGCEO?一个早已注定的结果

一颗通信他山石 2024-05-06 21:17:10

中美贸易战多年,

华为作为这场贸易战突出部的先锋部队,

在国内,几乎是生活在聚光灯下,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是万众瞩目。

更何况是余承东这样对消费者业务至关重要的风云人物的职位变化。

昨天夜里,很多朋友和我们交流时有一个普遍的观点:

会不会是北京车展期间,问界的交通事故,造成了舆情发酵,从而造成了这样的严重后果?

个人的观点,这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任何一个车企,都不可能不遇到交通事故,销量越大,事故的概率就越大。

从没有听到哪个车企,因为一次恶性交通事故,就造成高层引咎辞职的信息。

这次事故虽然惨烈,但在事故责任还没有认定的情况下,就造成消费者业务高层人士变化的严重结果,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也是不符合逻辑和行业常识的。

如果不是问界的交通事故占据主要原因,那是什么呢?

在上一篇文章《关于北京车展的两个热搜》我们已经谈过了,我们感到奇怪的是这次舆情的发酵,它为什么能发酵起来?

因为不管是问界也好,蔚小理也好还是小米也好,或者其他新能源车企也好,毕竟都属于新能源汽车,在北京车展这样向世界介绍,宣传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敏感时期,这样的“负面情绪”为什么能发酵起来,还数次冲上热搜?

难道就因为关注的人多就可以冲上热搜?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思考点。

朋友们来信关注的另一个点是:这样的人事变化对华为消费者业务,对行业,对经销商有什么影响?、

我想,这这才是经销商更关注的重点。

我个人认为,对华为手机侧的影响应该很微弱,对于车业务未来的方向,可能非常需要我们仔细观察。

华为手机发展多年,品牌已经非常成熟,经营习惯,管理习惯,甚至渠道的配合习惯,早已养成并固定。

这种强大的惯性,不会因某一个人的离开,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哪怕他是余承东。

更重要的是,华为是一个重组织,轻个人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文化中,在手机侧,应该是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或者影响。

但车业务则有较大不同。

众所周知,在华为内部一直有造车派和赋能派的两种声音。

造车派以余承东为代表,

赋能派以小徐总为代表。

谈不上谁对谁错,只是大家在对行业未来的判断上,有方向上的严重分歧,并且这种分歧似乎是半公开化的。

尽管华为的最高领袖任正非也公开表态,不支持下场造车,

孟晚舟第一次履新轮值董事长职位时,就公开对外界再一次表达了:华为不造车,只赋能车企的态度,同时非常清晰的表达了对造车派的批评。

但是华为和塞力斯的合作,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这就让人觉得很“诡异”

要知道在华为,任正非不仅仅是领袖也是精神导师,他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

为什么在他公开表态后,造车派还在“一意孤行”呢?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一个常识:造车,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项目,

余承东也一再表示,在车业务上,华为投资巨大。

而华为,在财务管理上,又是一个公认的严之又严的企业。

没有华为CFO孟晚舟的签字,数以亿计的项目支出,怎么落地呢?

这可能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点。

朋友们对这件事的解读,有两个截然相反的观点:

一种认为是造车派失势。

一种是余承东放下手机业务,全力投入车业务。

后一种观点因余承东没有参加重要的北京车展而成为前者观点的佐证。

还是让我们耐心等几天吧,结果明确可能不会太久。

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前几天受到了极高规格的接待。

这次会面显然是愉快的,有结果的,因为特斯拉旗下车型的名字火速的出现在“数据安全”的名单中。

这样的结果,很容易会让我们联想到,之前影响特斯拉在国内市场落地其FSD项目的最大阻碍——中美数据库的“合璧”问题,非常可能得到完美的解决。

在美国呼唤高端制造业回归的当下,当外企流出日益严重的当下,像特斯拉这样的在全球有着极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她与中国的合作态度,她在中国的经营结果,都会被加倍的凸显放大。

这样的愉悦的会谈结果,也充分的向外界释放了我们坚定地对外开放的态度,释放了我们进一步优化外企营商环境的决心。

如果连数据安全都是有“解决方案”的,还有什么是中国人的智慧处理不了的呢?

而这样的愉悦结果也在资本市场充分体现了出来,特斯拉股价周一收盘涨幅15%,暴增800多亿美元,创下2021年3月后,单日最大涨幅。

之前,考虑到数据安全问题,特斯拉大陆的数据是放在国内的。

这样就造成大模型训练时,中国的数据无法回传总部,中国道路数据的缺失,不但让特斯拉的FSD无法在国内落地,在数据为王的时代,对特斯拉也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而现在,这一阻碍非常可能已经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如果这一推论成立,

如果我们再向上延伸思考:

如果我们开放大陆数据,那么马斯克先生是不是也会或者说服国会,共享美国数据和全球数据给我们呢?

不管这个猜想成不成立,出于双方合作互利互惠的对等原则,马斯克会不会开放其最核心的FSD自动驾驶的底层技术给我们共享呢,甚至是让国内企业一起进入“研发阶段”呢?

如果后者成立,那么国内新能源车企的技术能力,将在一夜之间发生质变。

而这种质变,对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让中国制造,更好的走向世界,是有着莫大的帮助的。

而后者的猜想,是一个大概率事件,因为马斯克先生早早的就表达过,非常乐意把FSD技术拿出来开源。

而这样的开源,因为国内车企从数据共享阶段就进入大模型训练,所以,它大概也不会出现鸿蒙和安卓这样的争议。

未来,最“不值钱”的,可能就是自驾系统,因为,它非常可能以完全“免费”的形式出现!

如果这样的推演进行下去,那么又推导出一种可能的变化:

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是其核心的一个卖点,如果,未来的各个厂家都有“不输于”特斯拉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那么华为的产品优势如何体现呢?

要知道自动驾驶系统的技术水平,不仅仅来自于其算力算法,最核心的还是来自于路测数据基量,它需要天量的数据去喂,去训练。

在这一点,百度在国内算是佼佼者,但是,和特斯拉比仍然有量级上的落差。

特斯拉已经在北美真正应用其FSD系统,这是人类自动驾驶系统的一个里程碑。

在全世界,做自动驾驶的企业很多,但是,目前没有哪一个企业,像特斯拉一样,敢真正意义上落地其自动驾驶系统。

因为,如果你的自动驾驶系统不足够的成熟,那就意味着大量的交通事故和完全不可测的法律风险。

这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没有任何的弹性和空间。

这就像,擂台上有一只老虎,

打死它,你将成为英雄,打不死,你就会被咬死。

敢不敢上台,就是衡量实力的试金石,没有任何作弊的空间。

尽管国内不止一个新能源车企,高喊过领先特斯拉,但是,在自动驾驶系统上,客观的说,落后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国内车企,一夜之间,都拥有了全球最顶尖的自动驾驶系统,并且这种纯视觉系统完全不需要雷达,这将大幅的降低成本,那么华为的自驾系统,优势将如何体现呢?

如果这样的人事变化是让余承东全力投入车业务,他将如何面对未来的这种“猜想”

如果这样的人事变化是造车派的失势,华为的车业务回归“赋能车企”的道路,那就是在B端发力,这对于以C端为主的广大经销商,会带来哪些经营变化呢?

还是让子弹飞一会吧。

最后,我们必须要思考的一个变量是:马斯克先生的到访是和另外一位重要客人的访华行程几乎同步。

虽然,这次访问并没有带给人们惊喜,但是充分释放了至少短期内,双方都无意让事态进一步恶化的良性信号。

而“中美民间合作”一直是我们最近提倡的一个对外聚焦点,这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

——————————————————————————

对一些事情尤其是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过分”解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做不到,但是不能想不到!

我们可以干预不了,但是当结果发生时,我们不能毫无准备!

这显然是一个管理者,必须要有的基础素养。

0 阅读:0

一颗通信他山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