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教授:孩子该打就要打,不管不骂不罚,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

学变思维 2023-08-27 20:54:07

当今,很多父母宠爱孩子,对孩子不舍得管教,希望他们快乐长大。

在面对一些错误时,常以“孩子还小,未开窍”为由,默许他们的做法。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呼吁,让惩戒回到教育中。

他在《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演讲中说道:“教育不能一再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

做到对孩子真正的负责任,不是一味的爱和让步,而是懂得管教。

如果孩子犯错,既不惩罚也不责怪,久而久之,他们会失去辨别对错的能力,小错慢慢酿成大错。

你舍不得教孩子社会会替你狠狠教育

还记得那个在公车上挨揍的男孩吗?

四川一辆公车上,一个男孩不停用脚踢旁边的男子。

男子感到忍无可忍,拎起孩子在车上狂摔。

当众打小孩,本是一件令人气愤的事,评论区里反倒是一片叫好声。

网友说:“这么大个孩子,还这么没教养,肯定是父母惯的。”

熊孩子背后,都有个熊家长。

父母对孩子犯错的纵容,是爱的包容,但社会可不会包容他。

看过这么一个帖子,母亲吐诉自己的孩子在外面被打,气得发抖。

原来,她带着孩子去餐厅吃饭。

孩子总去抓邻桌客人的螃蟹,被甩开手后,竟动手打了客人们。

客人们也不管是孩子了,便打了回去。

这位母亲有何理由生气?

孩子你不管教,闯了祸,别人便会替你好好管教。

孩子在父母身边犯错,没有成本;可要在社会犯错,需要代价。

你舍不得教孩子,长大了,社会便会替你狠狠地教育他。

不骂不罚不管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不负责任《管教的勇气》里说:“教育孩子,小时候要狠管,长大了给他翅膀。”不管教孩子,孩子就失去成长的机会。我们村有个传遍大街小巷的真实案例。一个孩子从小被溺爱到大,不管做错什么事情,母亲都不会责怪他。从小时候打人、抢东西,到少年时的斗殴、打架,都不被责备。于是,在他23岁那年,因抢劫失手杀了人,入了狱。他母亲伤心至极,去监狱探望他,不料他竟咬断了母亲的耳朵,并咬牙切齿地问道:“你为什么从不告诉我什么是错的?”因为不知道对错,所以一直犯错。直至锒铛入狱,才知道犯错有代价,可为时已晚,多么可悲。这是劣根的生长,更是父母教育的缺失。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天生的老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成长。养而不教,是为人父母的过失。孩子成长的过程,就像栽培小树苗成长一样。小树苗的成长,需要灌溉,需要呵护,也需要“修枝去杈”。对于错误多余的部分,要及时剪断,制止其肆意生长。小的枝杈不及时修理,待长大了成型了,就难以修整补救。就像犯错,小错不制止,便会酿成大错。不骂不罚不管教,就是在让孩子的犯错变本加厉。小时偷针,长大就会偷金。这,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不负责任。

孩子的成长需要惩戒教育

有人说,对待孩子要温情教育,用爱去感化他们。温情教育把握不好度,就会变成纵容和娇惯。以上种种例子也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必要的惩戒教育是不可少的。江苏曾有个男孩,高空中将墨水泼下,楼下住户全遭了殃。事后,父母领着男孩,挨家挨户登门道歉。把住户的衣物清洗赔偿,请来专业人士清洗外墙,并让男孩烈日下站着,再晒也要看完清洗全程。孩子母亲说:“这活孩子干不了,但他必须明白自己犯的错。”适当的批评和管教,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惩戒教育,是父母在建立威严,更是在为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必要的管教和惩戒,就像成长道路上的指向标,在每次他们走错路时,给予提醒纠正,并让他们知道错的代价。如此一来,孩子的认知和规则意识,便会慢慢形成。在规矩和敬畏中长大,才能真正的成“人”。教育学家简·尼尔森说:“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如何对待错误比犯的错更重要。”知错,认错,改错,不再犯错,才能真正从错误中学习和反思。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罚分明的。你可以对孩子的蛮横熟视无睹,但成人世界不会容忍;你可以对孩子的无理取闹一再忍让,但社会准则不会忍让。劣根不除,就会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与其让他未来遭受社会的毒打,不如一开始,就把源头“掐”断。我们始终要记住,严管和惩戒,是为了让孩子明事理、懂规矩,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1 阅读: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