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南海政策近年可谓经历了一个大转弯。杜特尔特时期,菲律宾的南海政策更多是“骑墙”,在中美之间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既不冒然激怒中国,也不完全放弃对美国的军事依赖。这样的策略让菲律宾既能从中国获得经济援助,又不失对美军的基本支持。但这一切在新总统小马科斯上台后瞬间改变。菲律宾开始明显站队美国,积极响应华盛顿的亚太战略,频繁在南海制造事端,在仁爱礁、黄岩岛等争议海域上演了一场又一场“摩擦戏码”。
这种“硬碰硬”的策略对菲律宾来说其实并不划算。每次“闹事”最终都是在中国海警的强硬回击下以退让收场。菲律宾这种做法无非是“撑美国的面子,打自己的脸”,既破坏了与中国的关系,又让本国渔民和经济利益蒙受损失。马科斯政府为了拉近与美国的距离而在南海冒险,暴露了其外交政策上的冒进和不计后果。
印尼的新挑战:南海“试水”还是“豪赌”?除了菲律宾,印尼也在南海掀起波澜。新上任的印尼总统普拉博沃,似乎有意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亮肌肉”。不久前,印尼海军护卫舰在纳土纳群岛附近出动,试图驱逐中国海警船,这一举动让人意外。印尼一直在南海问题上保持相对中立的态度,偶尔表达主权诉求,但鲜少做出如此高调的军事回应。而普拉博沃的态度变化,与他与美国关系密切不无关系。
在普拉博沃担任国防部长时,印尼就签下了购买美制F-15战机的意向书,这显示了印尼军方在武器装备上的“亲美”倾向。即便F-15EX价格高昂,且并非五代机,但印尼还是选择购买,这不仅是为了军力的增强,更多是为了表达向美国靠拢的姿态。普拉博沃的上台使得印尼外交政策逐渐转向,表明其有意在美国的支持下,在南海问题上“试水”,以检验中国的反应。这种激进立场是否意味着印尼将全面加入美国的亚太战略,还有待观察。
美菲美印关系升温:南海“暗战”再升级菲律宾和印尼接连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在背后的推波助澜。近年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频频“煽风点火”,拉拢菲律宾、印尼等国,希望在南海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包围。特别是菲律宾的仁爱礁挑衅行动,几乎就是在美菲“同盟”背景下策划的一场“代理战”。美国不仅提供军事支持,甚至在舆论上积极为菲律宾站台,为其对抗中国的行动提供“正义”外衣。
印尼的情况也相似,普拉博沃的上台和对美军购的偏好,令美印关系出现显著升温。这种军事合作不仅表现在战机购买上,还可能延伸到更深层次的军事演习、装备交流等。美国通过扶持菲律宾、拉拢印尼,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了南海的地缘博弈。这种策略不仅在军事上对中国形成压力,也在外交上对中国形成牵制,使南海局势更加复杂化。
“代理人战争”:菲律宾、印尼的“赌注”有多大?在大国博弈的格局下,菲律宾和印尼的角色可以说是“被选择”的结果。作为小国,它们在美国的庇护下试图在南海争取更多话语权,但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菲律宾在仁爱礁一带的行动,虽然看似壮胆,但最终仍要面对中国的直接反击。类似地,印尼在南海边缘区域与中国摩擦加剧,也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任何实际好处。对于菲律宾和印尼来说,南海只是“前台”的舞台,而真正的决策在“幕后”。
美国的策略是通过培养“代理人”,让菲律宾和印尼在南海承担对抗的“第一线”角色,以便自身减少直接卷入冲突的风险。但对于菲律宾和印尼来说,这种“代理人”角色并非纯粹是“躺赢”。一旦局势失控,它们首当其冲要承担后果,包括贸易受损、渔民生计受影响、经济合作遭遇阻力等。因此,菲律宾和印尼这次选择在南海“豪赌”,其实也面临着巨大的“赌注”。
对中国的启示:多维应对才能稳住局势面对南海局势的日益复杂化,中国也不能只依赖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对于菲律宾和印尼的挑衅,中国一方面可以采取强硬的海警反制措施,以维护主权,另一方面也应利用外交渠道,向东盟国家传达和平合作的意愿,争取更多东南亚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中国还可以通过经济合作的方式,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经贸联系,用利益纽带来削弱美国在这些国家的影响力。
南海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中国在应对上采取“刚柔并济”的策略。既要在主权问题上寸步不让,也要通过多边机制、双边对话等方式,减少菲律宾和印尼对美国的依赖,让它们认识到与中国保持稳定关系的实际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南海博弈中赢得主动权,避免地区局势失控。
菲律宾和印尼在南海问题上的激进表现,无疑为地区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美国通过拉拢这些国家,试图在南海形成对中国的战略围堵,但这也为东南亚小国带来了“被卷入”的风险。对于南海周边国家而言,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才是真正有利于本国利益的长远之道。未来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去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