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清晨送孩子去幼儿园就像一场战斗。孩子对起床的指令总是无动于衷,即使多次催促也不动;穿衣洗漱时,孩子总是分心玩耍,行动缓慢;出门后,孩子仍然在路上左顾右盼,走走停停。家长心急如焚,但孩子却毫无紧迫感。这位母亲因此很困扰,她抱怨说,由于孩子行动缓慢,她上个月迟到了四次,甚至错过了一次与重要客户的会面。这让她如何能够高效地工作呢?
1、缺乏动力家长过度帮助导致孩子缺乏动力乐乐爸爸因担心孩子被老师批评,熬夜帮其完成假期作业。玲玲妈妈则因担忧孩子吃冷饭,经常妥协喂饭,导致玲玲吃饭速度减慢,认为反正会得到妈妈的帮助,快慢无所谓。家长的过度帮助使孩子无需承担磨蹭的后果,从而缺乏“快点做事”的动力。
2、没有时间概念 家长也许没发现,孩子对时间的认识都是不准确的。 “妈妈,10比1大,10分钟当然比1小时长了!” “让我再玩5分钟嘛!反正我们还有很多很多个5分钟呀!” 多数6岁以前的孩子,眼里只有「现在」,他们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和珍贵,也理解不了大人做事时的紧迫感和催促的意义。
3、孩子在消极抵抗对5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有时候磨蹭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一种抗拒。 “我一点儿也不想写作业,因为爸爸每次都会发火训我。” “为什么老催我去睡觉呢?积木多有趣啊,我想再玩会。”如果孩子是因为不喜欢、畏惧而拖延,家长的催促责骂反而会加剧孩子的抵触心理。 对症下药、帮孩子找到做事的动力,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