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曾诞生过一批非常犀利的记者,他们常常用与国际、民族强关联的尖锐提问,使受采访者猝不及防,大汗淋漓。
但偏偏观众们就喜欢这样简单粗暴且大胆的采访方式。所以美国这位叫迈克·华莱士的“新闻怪杰”,才得以爆火几十年。
【年轻的华莱士】
他非常善于剖析受访者的魅力,通过各种尖锐提问刺激受访者的痛点,几乎所有受访者都在接受采访后痛苦不堪。
他曾经采访过八位美国总统和数不清的别国首脑,邓公就是其中一位。
【邓公和华莱士】
迈克·华莱士在采访时提问邓公:如果毛主席还在的话,会怎样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
面对如此犀利的提问,邓公丝毫不慌,反而他当时的回答也让这位“身经百战”的记者挑不出一点毛病。邓公究竟说了什么?
一次寻常也不寻常采访1986年9月2日,迈克·华莱士得以前往北京采访邓公。
【华莱士】
此时虽然正值中国的改革开放,但中国的形象在西方眼中依旧比较神秘。
迈克·华莱士在采访前研读了许多有关邓公的文章和邓公的经历,针对中国的情况,预设了诸如中越关系、中国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国经济等时下国际最关心,同时也是最敏感的问题。
这是一次寻常的采访,因为国际风云变幻,经常会有诸如法拉奇之类的记者,通过各种切入点,企图从邓公的口中获得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
【邓公和记者法拉奇】
同时这也是一次不寻常的采访,因为迈克·华莱士向来以尖锐著称,无数国家领导人都曾“败”在他的嘴下。
甚至为了挖掘到最爆炸的新闻点,他连工作都可以不要(之前美国总统约翰逊,在接受采访前警告其不可以提问和越战相关的问题,否则就将他从电视台开除,他仍旧在采访时大谈“美国强暴了越南”)。
【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
并且在邓公接受采访前,我国媒体还对此次采访进行了“预热”,可想而知,全世界都在等待着能从这次采访中挖出什么样的爆炸新闻。
这次采访的地点在中南海紫光阁。
两人第一次见面,邓公就十分自然且礼貌地询问迈克·华莱士自己是否可以在采访中抽烟,迈克·华莱士不仅非常高兴地答应了,还请邓公也分给他一支香烟——这样轻松的氛围,也算是为采访开了个好头。
【邓公和华莱士】
不过呢,该来的还是会来,迈克·华莱士很快就把中国台湾问题、中美关系、中苏关系等问题一一搬了出来,邓公有条不紊且逻辑清晰的回答了这些问题。
尖锐的问题和巧妙的回答于是迈克·华莱士又抛出了下一个“重磅炸弹”——“毛主席逝世已经十年,如果他还在,您认为他会对现在的一些事会怎么看?”
迈克·华莱士嘴里的“一些事”,其实说的就是当时如火如荼进行的改革开放,因为在他们这些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外国人看来,改革开放似乎和中国一开始制定的发展路线有所出入。
【邓公】
邓公明白迈克·华莱士想从他这里探知什么样的新闻,毕竟彼时的国际上,处处充斥着“中国赫鲁晓夫”的说法,但可惜的是,中国不论从内里还是在外在,始终都坚持地走在同一条道路。
所以邓公在听完翻译的传达后面不改色且不假思索地说:
“有些不一样,但有些原则还是一样的。现在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有一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答了这些问题。”
【邓公】
这里的原则,当然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共同富裕自己实现共产主义目标”,不一样的,只是形式上的差别罢了。
但是迈克·华莱士仍旧不死心,继续追问邓公:
“我还是不清楚。邓小平领导下的中国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是不一样的。看来中国现在在进行一场新的革命,至少是试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话语间全是对邓公设下的“陷阱”。
【邓公】
但是邓公不慌不忙,毕竟他可是外媒认为“最难对付的人”,面对迈克·华莱士的提问,邓公霸气回应:
“这个话是对的,我们也讲现在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场革命。从另一个意义来说,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所以要摸索前进。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
总结邓公的这番回答简直就是教科书级别的,他不仅避免了迈克·华莱士挖的语言陷阱,还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掌握了对话的主动权,既没有给外国抹黑中国的机会,也向世界解释了中国现在的态度和局势。
【邓公】
也正是因为邓公有这样深思熟虑和坚定的改革决心,中国才在新世纪到来前走上了另一个发展阶梯。
而在这次采访后,迈克·华莱士表示——以前的中国哪怕已经建立了近四十年,但在西方的眼中仍旧神秘,是邓公让世界重新了解了中国。
参考资料:
【1】邓小平从容应对关于改革开放的国际舆论·广安在线
【2】答美国记者迈克·华莱士问——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六十分钟”节目记者 迈克·华莱士电视采访时的谈话·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
【3】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武昌,小平南巡首次开谈·人民网
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就是为后面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邓公伟人,安邦兴国!
改革与开放是两个大事。
邓公伟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