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补水是“智商税”?中医:从这3个方面入手,才是真正的补水

刘用的备忘录 2024-02-15 05:41:29

王女士(化名)今年四十五岁,她感觉自己过了四十的这几年里皮肤问题非常明显,尤其是面部皮肤特别容易干燥,在这空气湿度比较低的季节更加严重,她也买了很多有关皮肤补水的护肤品,但是只在涂上后的短暂的一段时间里有滋润作用,过后就又不行了,含有油性的乳膏保湿的时间稍微长一些,但是油乎乎的也令人很不舒服,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解决这个扰人的问题。

其实王女士的困惑大部分人都存在,皮肤干燥,有的甚至脱皮、瘙痒、红肿等等,不仅仅是女性,也不受制于年龄,男女各个年龄段都有,所以“皮肤补水”的广告漫天飞,但是没有一个能真正解决问题,这是因为通过皮肤来“补”水,确确实实是一种想当然的想法。

从皮肤结构上讲,外部补水确实很难直接进入皮肤深层。皮肤由三个主要层组成: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表皮最外层是角质层,它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屏障,保护身体免受外部环境的侵害,包括防止水分的过度流失和防止外来物质的侵入。

角质层由死亡的皮肤细胞(角质细胞)和脂质(主要是神经酰胺、胆固醇和自由脂肪酸)组成,这些脂质在细胞之间形成一种“砖墙”结构,有效地锁住水分并保护皮肤免受外界伤害。因此,角质层的这种结构使得外部水分很难直接穿透进入皮肤的更深层次。

外部补水产品,如保湿霜和喷雾,主要作用于皮肤表面,帮助减少水分的蒸发,并通过一些成分如透明质酸等吸引水分到角质层,从而暂时提高皮肤表面的水分含量,改善皮肤的干燥感和外观。但这些产品不能直接为皮肤深层提供水分,真正的皮肤水分调节和补充主要依赖于体内的水分平衡和血液循环。

再一个就是与外界进行气体的交换,即所谓的“呼吸”,补在脸上的水,只有极其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部分被吸收,另外的都被蒸发掉了,根本谈不上“补”,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补水防止干燥呢?我们从中医的理论逻辑来教您从本质上补水。

从脏腑理论来讲,补水要从肾、脾、肺这一顺序的补养来实现,我们一一来解释一下。

首先,这个水是怎么来,有人说,通过人喝水从外界补充而来,这是一个办法,但是大多数情况是你无论喝再多的水,也不能解决干燥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身体自己能够“生水”的能力太弱了,无法满足身体濡润的需要,那么什么脏器能产生水呢?

就是我们的肾,中医里面,肾主水,肾能生水,而且大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肾是身体里面唯一一个可以生水的器官,其他的器官都没有这个功能,我们平时常常听到的说法是上火,很多部位都可以上火,比如心火,肝火,胃火,肺火,这些火都需要水来灭,所以肾水不足会出现人体被“干烧”的状态,当然也是我们今天聊的干燥的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应该先滋肾阴,滋肾水,这就好比一股泉眼有源源不断的水冒出来,这样身体滋润就不可能产生皮肤干燥的症状。

滋肾水,我们首先可以从食养上入手,多食用黑色的食物,例如,黑豆,黑米,黑芝麻,这些食物都可以入肾,对肾的补养效果非常好。

其次,从中药上面来讲,我们可以选择熟地黄,是滋阴补肾的第一要药,我们可以用炮制得当,外表油润的熟地黄块直接食用。另外还有如,山茱萸,五味子,两种性味酸甘的药物,甘酸化阴,既能生肾水,滋肾阴,又能收敛肾气固肾。

再者还有大家比较熟悉的枸杞子,女贞子,桑葚子,也是滋肾补水的良药。

第二个,就是滋补脾,我们说,脾主肌肉,如果脾胃功能较差,那么肌肉松弛无力,表皮的代谢能力就随之下降了,自然就会出现干燥的问题,另外一个,脾还可以运化水谷精微,肾生出来的水,经过脾的运化,才能合理的被身体所运用,要不然就会产生水湿,形成里面湿,外面干的异常尴尬的局面。

那么关于补脾的办法从食疗上面来讲,有茯苓、莲子,山药,薏米组成的四神汤或者四神膏,还有红豆大枣小米粥,这些都是利水渗湿的药物,还有燥湿的如苍术、白术,砂仁,陈皮等等。也可以用来茶饮,煮水。

还可以使用一些疗效比较确切的中成药比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丸,小建中汤,四君子颗粒。把脾胃补起来,水液通畅不瘀滞,才能使皮肤水润光泽。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补肺,中医理论肺主皮毛,肺是里面的呼吸,皮毛是外部的呼吸,皮毛的功能被肺所主导,水液上达头面诸窍,外至四肢皮毛,内侧五脏六腑。所以当肺的宣发功能正常的时候,体内的水液一定可以布散到人体的皮毛。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皮毛者,肺之合”(《素问·咳论》),“肺主一身之皮毛”(《素问·痿论》。说直白一点就是肺“合理规划”水液,让它去到它该去的地方,到皮肤的地方多,那么你的肌肤就水润,如果它很弱,输布不到,那皮肤自然就干萎了。

补肺的药材以清润的性质为主,例如比较出名的饮品冰糖雪梨饮,还有如南沙参、北沙参、石斛、百合、生地、麦冬、玄参、生地玉竹,都是滋阴补肺的良药,但是要注意这些药是良药,也是凉药,它们大多寒凉,脾胃虚弱者不可以多用,或者佐以温性的药物陈皮,紫苏,砂仁,介子等等来中和其寒性。

按照这个肾脾肺的思路,全部补水,是从本源补水,有兴趣朋友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

0 阅读:10

刘用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