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美的一首“霜降诗”,人人都会背,但有些问题至今仍有争议

解忧诗词 2024-10-22 20:24:57

说到“霜降诗”就不得不提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朝有很多诗人本是不入流的小角色,却凭一首诗名垂千古。

例如崔郊、崔护、胡令能、曹松、还有张继。

若非因为《枫桥夜泊》,恐怕后世没多少人记得他的名字。

这首诗风靡海内外,入选教科书,人人都会背,但有些问题,至今争议不休。

01

“枫桥”还是“封桥”?

恐怕张继也没想到,他不过是写了首诗,千百年后,连桥名都成了问题。

很多人认为“枫桥”原名“封桥”,是因为张继的诗作而更名,其实这是一种谬误。

早在张继之前,便有“枫桥”之称,这一点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载。

例如北宋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写道“枫桥之名远矣!杜牧诗尝及之,张继有《晚泊》一绝……”

还有我们所熟悉的著名田园诗人范成大在《吴郡志》中也曾言:“枫桥在阊门外九里道旁,自古有名……”

当然张继这首诗对“枫桥”之名还是有影响的。

在他写这首诗之前,枫桥和封桥同时存在,但随着诗歌的流传,封桥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也算是诗词的一大魅力吧。

02

首句描写的是夜晚还是清晨?

我们都知道,每一旬月落的时间都不一样。

上旬是在上半夜,中旬是在下半夜,下旬则是在晨曦时分。

单从“月落”是很难准确判定时间的。

也许是因为结句的“夜半钟声”,很多人都认为解释为夜晚更加合理。

但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乌啼一般是在黄昏或者清晨;

第二,霜凝的时间。

一般而言,霜是在每天凌晨一二点时凝结的。

从这一点来看,显然只有清晨才有可能“霜满天”。

清朝时有个叫王端履的诗论家,曾对张继这首诗提出质疑。

甚至还将其改成“羁客姑苏乍系船,江枫渔火对愁眠。钟声夜半寒山寺,月落乌啼霜满天”。

虽然我们现在看来,简直是“点金成铁”,贻笑大方。

但这番改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就是说张继这首诗有可能是运用了倒叙的写法。

先写清晨的景象,然后再追忆昨夜。

这也是诗词中常见的写法,多一层曲折,也多一重韵味。

03

“江枫”指的是江边的枫树吗?

去过寒山寺的都知道,其实附近并没有枫林。

从植物学角度来说,江畔的土壤环境并不适合枫树的生长。

那么一千多年前,张继看到的是什么呢?

有人认为张继是将乌桕误认为枫树。

乌桕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秋日经霜后,色彩鲜艳,不下丹枫。

夜色朦胧,张继错认,也是有可能的。

更多的人认为“江枫”并不是指植物。

寒山寺外有两座古桥遥遥相望,其一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枫桥,另一座则为“江村桥”。

“江枫”便是这两座桥的合称。

宋人龚明之的《中吴纪闻》中曾提到次句中的“江枫渔火”应为“江村渔火”。

当然,这一点也存在争议。

但这也侧面说明了江枫解释为桥,更加合理。

04

寒山寺半夜有钟声吗?

最早提出这个疑问的是北宋的大文豪欧阳修。

他在《六一诗话》中曾言:“句则佳矣,奈半夜非鸣钟时”。

对于欧阳修的说法,很多人持反对意见。

有人指出白居易、温庭筠等人的诗中也曾提到“半夜钟”

南宋叶梦得现身说法,“余居吴下……今吴中山寺实以夜半打钟。”

所以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完全没有问题,实乃欧阳公吹毛求疵。

-END-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 阅读: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