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晒背:菊与刀的交错

垌菲的备忘录 2024-08-04 13:35:30

《菊与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是鲁思·本尼迪克特在1946年出版的著名作品,书中有一段经典的描述:……人生性及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而这在今日中医技法的应用上,也体现出了冰火两重天的现状。

理论溯源:从《黄帝内经》到经络理论

三伏天晒背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深厚的渊源,其理论主要源自于中医的经络学说、阴阳五行理论以及《黄帝内经》等古籍的论述。

中医认为,人体的背部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重要经络的循行部位。督脉被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对全身阳气的运行和分布起着关键作用。而膀胱经则是人体最长的经脉,贯穿全身,从后头部到足跟都有分布,对阳气的运行和输布同样重要。通过晒背,阳光的热能直接作用于这两条经脉,有助于激活经脉,促进气血运行,从而增强阳气,提升身体抗病能力。中医强调阴阳平衡,认为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动力。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晒背,正是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来补充和激发人体内的阳气,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在《黄帝内经》中,有多处相关论述,可为三伏天晒背提供理论支持。例如,《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这句话强调了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如同天空中的太阳一样不可或缺。同时,也暗示了通过日光(如三伏天的阳光)来补充和激发人体阳气的重要性。

此外,《黄帝内经》中还有“春夏养阳”的论述,指出在春夏季节应该注重养护阳气。三伏天正处于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也是养护阳气的最佳时机。通过晒背等方式来补充和激发阳气,正是顺应了“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菊与刀:“自虐式”晒背不可取

红网时刻新闻7月24日报道——近日,三伏天晒背,火速出圈,长沙市民李先生也想跟随这个新晋养生潮流,在三伏天通过晒背来祛除体内湿气,不成想晒完后背部出现了局部发红,有明显的红斑,肩头出现大片密集细小水泡,于是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疮疡整形科就诊,经过专业医生的查看,诊断为“日晒伤”。

关于“三伏天晒背”的相关新闻报道显示,主要涉及以下几类人群:

(1)年轻人群:一些年轻人热衷于模仿社交媒体或者相关APP上的各类博主的行为,尝试在“三伏天”时段晒背,认为能够增强体质、增加抵抗力,或者出于美容和健康考虑。他们可能忽视了高温天气对皮肤和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2)健身爱好者:部分健身爱好者误以为在高温环境下晒背可以促进肌肉生长或带来其他健身效益,因此选择在炎热的夏季时晒背。这些人可能对于高温和紫外线的潜在危害了解不足。这类人群往往会遭遇中暑等困难。

(3)误信民间偏方或传统理念:一些人可能受传统医学或民间偏方的影响,相信在“三伏天”这段时间晒背可以调节身体气血、排毒等等。这种信念导致他们选择在高温时段晒背,忽视了对皮肤和健康的风险评估,实际上,在户外温度36°左右的天气,即使穿着防晒衣都是很热很闷的,所以不是一种老少皆宜的保健方式。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强烈紫外线下可能导致皮肤晒伤、中暑、脱水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对皮肤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指出,文化对于个体行为有深远影响,塑造了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现代年轻人在追求三伏天晒背时,可能受到身体健康和美容的文化观念影响,认为这种行为有助于提升身体健康或外观魅力。在社会的集体主义文化影响下,现代年轻人晒背的行为可能受到社交媒体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希望通过晒背来获得社会认可和群体认同感。

尽管现代科学已经证实在高温和紫外线强烈的环境下晒背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年轻人仍可能忽视这些风险,因为他们更关注即时的美容效果或短期的社交回报。

所以,切莫为了跟风而去尝试一些不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0 阅读:30

垌菲的备忘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