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孔子的儒家死在两千年前

开扯吧 2024-01-14 19:08:39

今天我们就聊这个话题,为什么说孔子的儒家早死了。

内容开始之前先给大家看一段话《论语》里面的对话,泰伯篇;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大意就是讲:孔子讲:守信好学,坚守善仁。危亡的国家不入,混乱动荡的国家不停留。天下有开明君主就要积极入世,施展才华报效国家,造福百姓。没有讲仁道的君主,就隐入世间教书育人。

邦有道,如果当政有道,不去施展才华,固守贫贱,不去报效国家是读书人的耻辱。

邦有道,如果国君无仁政,你助纣为虐即便荣华富贵,也是可耻!

所以在孔子那个时代的儒家,儒生不是什么人都伺候的,他们是有一套自己的服务门槛。国君在他们这里是客户,如果客户不符合儒家的服务条件,我们是不会去你那里当官,取悦你们的。国君和儒生之间一种合作关系,双向选择。

《论语 ·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曰 “直哉史鱼!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这一章是孔子对史鱼和蘧伯玉的评价。

史鱼和蘧伯玉,两人皆为卫国贤大夫。

孔子以“直”评史鱼,以“君子”评蘧伯玉。

大意是:史鱼,刚正啊。国君行使仁道,他像箭一样真正。国君昏暗无道,他还像箭一样真正。蘧伯玉,君子啊。邦有道,他入朝为官辅佐君主。邦无道,他就主动卷铺盖卷走人,不伺候了。

拿这两个人举例子,教育自己的学生,这两个人就是你们学习的榜样。

从这两段对话你也能看的出来,儒家不是一种积极的思想,是需要有合适的社会环境与儒家匹配,儒生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治国才能。

那就是国君开明,实施仁政,如果邦国无道,暴行逆施,他们就选择任其发展,看热闹。

这种玩意你想怎么可以用来治理国家。国家一乱,他们跑了,或者是在哪里看热闹。居然还能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都治不了,还平什么玩意天下。反正他们就这么说,一直喊了几千年,也是很奇葩。

还有一句话叫“君不正臣投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

有人说,这是孔子说的。反正翻遍论语也没找到这句原话。但是这样符合孔子那句,邦无道则卷而怀之的思想。

甚至到了汉朝,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里面还有,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说真的我很怀疑这句话,是董仲舒的原创。 汉朝都已经是大一统的国家,大汉朝是一个国家,皇帝就算不正,你还能投他国,移民国外? 无稽之谈。

为什么这么说?你想想看,自从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天下大一统,儒家这种择君侍之的行为就消失了。

原来的诸侯国割据的局面消失了,整个天下只有一个皇帝。君不正臣投他国,请问你投哪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帝说了算,你还有什么选择。

皇帝说让你来当官,你敢说半个不字么? 惹的皇帝老子一个不高兴,杀你全家,诛你九族。

如果你在遇上明成祖朱棣这样的皇帝,把你门生故吏,学生弟子,给凑个十族,都给千刀万剐,你也没一点反抗之力。

为什么说孔子的儒家两千多年前已经死了,因为大一统的王朝建立之后,皇权一家独大,百家争鸣的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而且在百家争鸣的竞争中,实际上只有依靠法家的秦朝胜出了。

法家一个通过现实实践,而且已经胜出的理论。如果你是后来皇帝怎么会看的上,那些没有胜出的,墨家,儒家,阴阳家,道家呢!

以前我们讲过中华文化的底色不是儒家文化,而应该是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文化。

易中天曾经就问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历史都写的帝王将相史,没有小人物历史呢。

想想好像是这道理,司马迁《史记》开始,到24史,更像是帝王家谱。

但是你回到先秦历史不是这样的,比如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鲁班,他就不是什么王侯将相,或者是朝廷重臣,他就是一个民间工匠。

还有一个人叫毛遂,就是成语毛遂自荐这个人。他们就是平原君养的一个普通门客,拿刀胁迫楚王,说以利害,楚王成功签约的故事。你现在去翻历史,这哥们公元前285年-公元前228年,生死时间记的清清楚楚。

包括司马迁《史记》里面还有有《儒林列传》《刺客列传》《西南夷列传》。这就意味着,在先秦,这些像刺客,蛮夷,也都是有历史记载的,司马迁只是把他们整理之后记录下来而已。

如果以前没有记载,司马迁不能自己凭空编造吧。

很多时候我们用现在的思维去理解先秦的社会,很多事情解释不了的。其实那个时代的包容性非常强。

虽然有很多的诸侯国,但是所有的百姓认同的是周天子,他们认为诸侯王不过是各个领地的头头而已。你看吕不韦赵国人可以到秦国做宰相,李斯楚国人也可以跑到秦国做宰相。

伍子胥一个楚国人,楚王杀了他家人,居然可以跑吴国去借兵,攻破楚国,鞭打楚王尸体。这种事情也能发生,但是当时的历史,好像也没有对伍子胥有太多的恶言。

好像大家都能理解伍子胥,你楚王对我不仁,那修怪我伍子胥对你不义。一报还一报。

特别是《刺客列传》你就能看出先秦时代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管是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特别的守信,为人特别仗义,追求那种欠债还钱,杀人偿命的公平。

举几个例子,比如有一个成语:不鼓不成列,指在敌人尚未排成战斗行列、做好战斗准备时,不向他们发动进攻。  打仗也能做到如此讲规矩,你能想象么!

还有一个词:画地为牢,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这个犯人在圈里不出去。

退避三舍:春秋时,晋、楚两国交战,晋国公子重耳遵守诺言,主动把军队后撤九十里。

严守承诺,一诺千金,说后撤九十里就后退九十里,决不食言。

刺客列传里面的每个故事,都能让你体会到,那种哪怕付出生命,也不违背承诺的故事。

真的是君子一言,拿命担保。

包括那个有名的,崔杼弑其君的故事,崔杼因为一些原因杀了他的国君,以前我们写过这里就不详细讲了。但是崔杼想让史官写,国君不是他杀的,是因疾病而死,可见崔杼虽然杀了国君,他还是很注重自己名声的。

史官太史伯记载说“崔杼弑其君”,崔杼大怒,杀之;

太史的两个弟弟太史仲、太史叔接着写“崔杼弑其君”,崔杼又都杀之,

太史剩下的弟弟太史季仍然写“崔杼弑其君”,崔杼看到史官丝毫没有动摇,只能放了他,

南史氏听说太史家的人都被崔杼杀了,拿上写好了“崔杼弑其君”的竹简匆匆过来,听说已经如实记载,就返回家去了。

看完这些历史你会发现,先秦时代的人对诚信,口碑,承诺,责任是极其重视的,很多时候是高于生命的。

如果你不理解这些,就没法理解先秦社会的生活状况,以及当时的文化氛围。

所以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建立了大一统的王朝之后,整个的社会进入了法家的管理,实际上是发生的巨大变化的。

原来的那种百家争鸣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很多人念叨的孔子儒家文化,只不过是自我想象而已,真实的孔子儒家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就已经死了。

至于儒家的好坏这里就不多说了,教员早就写诗做了评价: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这期我们要讲的是,现在很多人理解的儒家,也不过是被后来者根据自己需要,来解释之后的东西,不过是抗着孔子的大旗讲兜售私活而已。

古人讲读书明理,读书是为了明理。明理首先你得有一点思考能力吧,如果没有一点思考能力的读书,见什么读什么。

那你不就是一个人造硬盘么,什么玩意都装。可能不是你能不能明理的问题,而是很可能装上病毒,结果更糟糕。

6 阅读:276
评论列表
  • 2024-01-15 10:57

    又开始甩锅了,只要是坏的,那就不是儒家的,好的全是儒家的[得瑟]

    一介闲人 回复:
    正好相反
  • 2024-01-19 21:43

    孔夫子的儒家,被改的乱七八糟的。“食色性也”“发乎情止乎礼”,被改成了“存天理灭人欲”[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都市隐者 回复:
    始皇焚书坑儒,真儒没了,
    盲目自卑是种病 回复:
    你这是被孔子教育了,不容易啊
  • 2024-01-21 13:59

    墨家还存在的话本土科技估计就要成神了,儒家把道家的道德经改了又改真特么的恶心。至于其他家基本很少见了

  • 2024-02-11 02:25

    说到治世还是靠法家!

  • 2024-02-12 13:31

    没有那个永远是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就好

  • 2024-01-28 12:57

    封神演义里没有儒教大能[呲牙笑]

    风中劲草 回复:
    无神论是你信奉神,而无神论者对你们嗤之以鼻[得瑟][得瑟]
    无钱对面不相识 回复: 风中劲草
    只要回复,就证明了心中还是有神的。真的无神根本不需回复[得瑟][得瑟][得瑟]
  • 2024-01-14 22:46

    有句歌词是:永远无法回到从前。对焉?!错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