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话,正宗的河南方言

影像中国 2024-09-13 21:18:51

方言是汉语的分支,是伴随着汉族社会统一、分化,再统一、再分化的过程产生的。

虽然语言学家对方言的划分持不同观点,但总体来看,大家认可的是,我们的汉语有七大方言,分别是:

北方话(简称北语) 、广东话(简称粤语) 、江浙话(简称吴语) 、福建话(简称闽语) 、湖南话(简称湘语) 、江西话(简称赣语) 、客家话(建城客语)。

其中的闽语,语言现象最复杂,包括了闽南、莆仙、闽东、闽中、闽北等等,使用人数超过了8000万。

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闽南方言。

闽南话的使用人群主要分布在闽南、闽东北、浙东南、粤东、粤西以及海南岛等地方。

研究中发现,闽南话的很多日常词语保留着中原地区的特征,很多发音也与古中原地区类似。

而在当人老人们的记忆中,祖辈留下的传统:闽南话不能变,是老家话。

当地学校里的校本课程中,闽南话更有另外一个标准的称呼:“河洛话”“福佬话”,意思为古代河南话。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

与古代的三次南迁有关,从西晋至唐。

第一次南迁:晋代五胡入华,永嘉南渡。

林、陈、詹、黄、郑、丘、何、胡,中原八大家族举族南迁,他们辗转入闽,当时的中原普通话“河南方言”也随之而来,形成以厦门话、泉州话、漳州话为代表的闽南话。

其中一些词语如斟酌、鼎、瞑、鳖等与今天的河南方言无异,被业内称作古汉语的"活化石"。

这其中,泉州晋江为最早迁徙目的地,当时的河南话带到这里,演变为“泉州话”,而泉州也被称为闽南语的发祥地。

第二次南迁,唐朝初年,颍川望族陈政、陈元光平定啸乱,戍闽开漳,陈元光被追封为“开漳圣王”。

他们不仅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更使得东南从不毛之地,走向安定繁荣,成为“扼闽粤之吭,开千百世衣冠文物”的八闽名邦。

他们的到来,也带来中原文化,陈元光家族数代人成为儒家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为漳、泉、潮、汕诸州成为海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起了奠基作用。

如今,在河南固始县,建有陈元光广场、陈氏祖祠,成为海内外陈姓族人寻根的地方。

第三次,唐末,河南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入闽成就“开闽三王”,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

他们以泉州为根据地,统一福建、鼎建闽国,王审知成为“开闽王”、为“开闽第一人”,并被奉为开闽王氏大始祖。

“三王”在世治闽广施德政,保境安民,其他地方尚在战乱之中,泉州、福州乃是一派繁荣景象。

《太平寰宇记》记载:盛唐时,泉州有居民二万三千八百六户,而到了北宋神宗年间,达到二十万一千四百六户,为之前的8.5倍。这其中,“开闽三王”入主泉州期间增长最快。

关于闽南话与古代河南话类似这一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明朝末年,有学者专门编辑了韵律书籍《汇音宝鉴》,对当时的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

随着时间推移,闽南话不可避免地受到古越语等方言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并没有改变根本。

毕竟,当年中原人南下所带来的,是先进的生产力和优秀文化。这种优势,在古代河南话与福建当地方言交流和融合过程中,占据天然的主导优势。

5 阅读:923
评论列表
  • 2024-10-03 21:33

    这是正确的。5900年前,阿尔泰语与南岛语在甘肃天水到陕西宝鸡一带剧烈碰撞,相互融合产生华夏语。随后炎黄东征,同化苗瑶、东夷一些部落民,产生众多汉语方言。商人是一支华夏化的东夷部落,说一种华夏语方言,史称齐语。周人是黄帝后代,说另一种华夏方言,史称雅言。楚人是祝融后代,也说华夏一种方言,史称楚语。周革商命后乃至秦汉隋唐,全国诸多汉语方言受到雅言规范,商地居民也不例外,逐渐被同化,但仍保留一些原有特点,这就是河南话,但唯独,闽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没有受到雅言规范。闽语,就是商人的语言!现代汉语分为秦语支、齐语支、楚语支。官话是秦语支,是周、秦、汉中后期、隋、唐乃至宋的官方语言,齐语是商朝的官方语言,楚语是楚国的官方语言,汉朝前期的官方语言。现代的河南话是秦语支,与闽语亲缘关系甚远。

  • 2024-09-17 22:12

    图一是不是晋江灵水?

  • 2024-10-03 21:31

    这是正确的。5900年前,阿尔泰语与南岛语在甘肃天水到陕西宝鸡一带剧烈碰撞,相互融合产生华夏语。随后炎黄东征,同化苗瑶、东夷一些部落民,产生众多汉语方言。商人是一支华夏话的东夷部落,说一种华夏语方言,史称齐语。周人是黄帝后代,说另一种华夏方言,史称雅言。楚人是祝融后代,也说华夏一种方言,史够楚语。周革商命后乃至秦汉隋唐,全国诸多汉语方言受到雅言规范,商地居民也不例外,逐渐被同化,但仍保留一些原有特点,这就是河南话,但唯独,闽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没有受到雅言规范。闽语,就是商人的语言!现代汉语分为秦语支、齐语支、楚语支。官话是秦语支,是周、秦、汉中后期、隋、唐乃至宋的官方语言,齐语是商朝的官方语言,楚语是楚国的官方语言,汉朝前期的官方语言。现代的河南话是秦语支,与闽语亲缘关系甚远。

  • 2024-09-14 09:32

    作者写的与历史记载基本上相符合。

    沙子 回复:
    符合个屁。也就是你是河南的才这样说,搞得你像历史学家一样。河南话就是中原官话,按照小便的意思,跑走了的去闽南的才是正宗河南话,留下来的是假河南?要么河南现在的话是延续至今的河南官话,要么现在的河南话和唐朝的时候的话不同,闽南话才是真正的河南官话,因为按照小便意思,五胡乱华时期,唐朝时期,河南人迁居闽南,所以,闽南话才是河南话。你觉得这种说法成立吗?你们现在是假的河南人吗?要不是假的,那小便说的就是屁话。
    用户10xxx12 回复: 沙子
    不按历史记载回复,胡写八道。
  • 2024-09-16 08:40

    闽南及客家话早与中原话大相径庭,河南话原汁原味,闽南与客家话在与闽粤交流中已经发生了变化,入乡随俗,但一些特殊的发音在互相交流中会保留下来。俗秦腔,河南话都沿续了数千年,变化不大!

    奔跑吧蜗牛 回复:
    就说个很简单例子,我们大家去别处工作除了说普通话,时间长了多多少少都会去学着说本地的话,所以我认为一个地方上的方言从古至今不太会发生大的变化的。只能是某些人迁徙到另外一个地方之后长期的繁衍多代之后通过跟本地人长期交流也学会了本地人的发音。
  • 2024-09-21 06:11

    经济的强盛必然推动文化的声张,即使是臆想。南渡众,必然是有能力有条件的少数贵族老爷。他们以先进的文化,技术征服当地多数土著,但人口绝对劣势。少数人可以用先进文化同化土著,但是,生理特征(长相),语言(口音),绝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