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的地理地貌与神话传说

宇全看旅游 2024-07-20 03:05:07

美丽的“世界之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包括林芝县排龙乡、米林县派乡及墨脱县,这里主要景观有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南迦巴瓦峰、加拉白垒峰、原始森林、门巴族民俗文化等。

该景区的扎曲营地离318国道旁的林芝县排龙门巴族乡30多公里,目前不通公路,是徒步探险,科学考察,考验体力、毅力、耐力的理想景区。去扎曲营地最佳的季节,是每年的四月和十月,因为这两个月里在大峡谷一带雨水较少,无塌方、泥石流危险。扎曲营地最美的时候当属它的早晨。一大早,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霞光透过山尖与重重云彩之间的空隙,柔柔地照在营地,颇有田园诗意。

从营地向西举目瞭望,蜿蜒起伏的加拉白垒峰便一览无余地呈现在眼前。向南面眺望,如果是晴天,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远处的南迦巴瓦峰也会露出一个三角形的尖顶,雪白雪白地坐落在绿波林海之上。营地的南面,不到300米处,就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顶端,站上悬崖边,呈马蹄形的大拐弯可以尽收眼底。往西,又是一个以蹄形的峡谷,它就是帕隆藏布江大拐弯。在这么短短的距离之内,竟有两个极为相似的峡谷,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极为少见的。

南迦巴瓦峰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冈底斯山脉之间的杰马央宗(杰马央宗,藏语意为以沙子形成的“”字)冰川,由西向东贯穿整个藏南谷地,一路上虽有不少弯道、峡谷、隘口,也有些激流,但无使人惊讶之处。可流经两千公里之后,在南迦巴瓦峰以马蹄形大拐弯,由北而南,飞流直下,落差如此之悬殊,弯道如此之巨大,水流如此之湍急,实在让世人为之惊叹。

墨脱 果果塘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据中国科学家实测,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最深处,既在南迦巴瓦峰与加拉白垒峰之间,深达5382米,比过去被称为世界最深峡谷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还深2182米;宏观上,大峡谷从入口的米林县派乡到出口的墨脱县巴昔卡,长度达496.3公里,比曾经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还长56.3公里。中国科学家的这一论证,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已成为世界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大峡谷,把它推上了“世界之最”的地位。

专家研究表明,大峡谷是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辽阔的印度洋暖流形成强大的气流侵向大陆,其中一部分从孟加拉湾登陆后,勇猛地向北部高原推进,当碰到平均海拔五千米高的喜马拉雅山脉时,便受到强劲的阻挡,于是便转向东,顺着喜马拉雅山脉走势,奔向雅鲁藏布江出口蜂涌而入,大峡谷就成了印度洋南来水汽进入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这条水汽通道对高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带来巨大的影响,也使水汽通道地区成为整个青藏高原生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因而被誉为“高原西双版纳”、“植物类型的天然博物馆”、“天然菌种库”、“山地生物物种的基因宝库”等等。

据初步统计,这里有3600多种青藏高原极为罕见的高等植物,地球上每一百种植物中便有二至三种分布在这里,我国少有的楠木、樟木、乌木、铁树、猴欢树、麻楝等树种在这里随处可见,甚至延伸到一亿五千年前冰川时期的植物都有遗留;大型真菌400余种,占我国已知大型真菌的60%,哺乳动物近60种,约占西藏总数的50%;这里蕴藏的水利资源相当丰富,是中国待开发的一块宝地。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片美丽诱人的土地,从亚热带到寒带甚至极地景观尽现眼前,可以说,不到这里看看,就不能说领略了世间真正的壮丽山河。

白马归仁钦崩寺(二)

白马归(又称白马冈,是墨脱县旧名)仁钦崩寺位于被誉为“雪域净土”、“高原孤岛”的墨脱县境内,属藏传佛教宁玛教派(红教)。墨脱县至今还未通公路,第二次公路先线、勘测正在进行之中。

要说白马归仁钦崩寺,首先得从藏传佛教宁玛派始祖莲花生大师及其开创的“隐密莲花大圣地——白马归”谈起。莲花生,生于印度西部古国乌丈那境内,得其国王因陀罗菩提抚养为太子,命名莲花生或池生金凤。八世纪中,应吐蕃第三十八代王赤松德赞之请入藏弘法。据说,白马归是莲花生大师入藏弘法时所开创的最有名的圣地之一。

莲花生大师

白马归是藏语,全称“白隅钦波白马归”,意思是“隐密的莲花大圣地”。《甘珠尔》大藏经中记载着这样两句:“佛之净土白马归,隐密圣地最殊胜”。这块大圣地里还包含十六小圣地,故有“圣地之中最殊胜”的说法。莲花生大师所开创的这块奇特的圣地,很象仰卧着的金刚度母女神的化身,她的头是海拔7787米的“冰山之父”南迦巴瓦峰,这是一座终年积雪不化的陡峭山峰。

她的脖子是多吉央宗神山,位于墨脱县和林芝县边缘排龙一带,她的心脏在墨脱县肯肯寺。右手延伸林芝县布久乡,左手横伸波密县许木乡一带,左脚伸到察隅县下察隅地方,右脚插到仰桑河。女阴位于达岗曹的嘎拉央宗。她的肚脐在仁钦崩寺,具有“代娃仁钦崩”之美称,说这个地方是圣地的中心,百神聚会的地方。她的左乳是贡堆颇章,那是白马归南部有名的朝圣神山,右乳是白马希让河。传说“在圣地白马归,有不种庄稼而吃不完的糌粑洞,有不养牲畜而喝不尽的牛奶泉”。传说归于传说,世上哪有自然形成的糌粑洞和牛奶泉,但这一传说确实是对白马归的自然资源的形象描述。这里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具有“高原西双版纳”、“山地生物物种的基因宝库”、“野生动物的乐园”等美称。

莲花圣地和金刚度母女神的许多宗教传说以及此地奇特的地况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了虔诚的宗教信徒们对白马归的神秘感,显得神乎其神,令人向往。于是白马归成了区内外远近闻名的朝拜圣地。因此,在旧社会每年远到青海、甘南及印度、孟加拉国,近至昌都、拉萨、那曲、波密、工布等地的善男信女被白马归所吸引,千里迢迢,不辞劳苦,甚至终身不返,认为在圣地“归天”乃是一生之大幸。

金刚瑜伽形红色度母

在圣地白马归,最大的寺院就是仁钦崩寺。它位于县城南侧志玛拉山上,离县城约6公里,从波密乘车翻越嘎隆拉山(海拔4080米),再步行前往白马归仁钦崩寺有67公里,从米林县派乡徒步翻越多雄拉山(海拔4220米),总路程约120多公里。不管从哪里走进,道路都十分艰险。仁钦崩建寺于门巴东迁后不久时,距今约8代人。据说是甘布寺中的活佛甘布修建的,最初是一座12面墙和东西南北四大门的石木结构三层楼建筑,内有镀金铜佛像多尊。1950年毁于大地震,后重修为东西两门建筑。

神秘的冰碛丘陵(三)

冰碛丘陵又叫冰川基碛丘陵。它是一种古冰川堆积地貌组合。这种地貌形态成百地出现在西藏波密县波堆藏布流域的玉仁和许木乡一带,而且愈向上个体愈大,高度可达40米—60米。其中形态最典型、构造最完整、规模最壮观、数量最多的冰碛丘陵就在许木乡热西村玛玉塘境内,属全国罕见。此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丘陵约有几百座,距林芝地区八一镇270多公里,离波密县城70多公里、离川藏线卡达桥处60多公里,海拔3200多米。

早在20世纪30年代,一位英国探险者目睹大量的冰碛丘陵堆积时就曾怀疑是古战场遗留下来的墓地荒冢,足见其形态的阴森与神秘。

对这种地貌形态的形成当地也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据传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建桑耶寺的时候,莲花生以赞普的名义向藏区各地土地神发布命令,让他们为桑耶寺的修建捐赠土、木、石等建筑材料。

波密和工布地方的众神决定捐赠土。他们连日把土堆起来就开始向米拉山方向运过去,运到波堆热西玛玉塘时,从米拉山方向飞来一只乌鸦,到众神面前说:桑耶寺已建成,你们运的土用不上了。众神信以为真,把运来的土都倒在玛玉塘这个地方,因而形成了此地的无数座小土山(科学上称之为冰碛丘陵)。原来那只乌鸦是信口胡说,当时桑耶寺还没有竣工,急需建筑材料。因波密和工布地方的众神,为修建桑耶寺未出力,其他地方的众神都惩罚波密和工布地方。波密和工布居民的房顶原来是和其他藏区一样是平面的,但自此以后每逢下雨屋顶就漏水。不得已房顶只好改土为木,便成了现在的木制三角架斜面木板房顶。同时乌鸦也遭到禁罚:让他们永远不能飞出米拉山,不能生活在圣地拉萨。确实在拉萨看不见乌鸦。

传说归于传说,科学就能揭开自然界奥秘。在20世纪80年代被中国科考队发现此地后有这样的解释:波堆藏布流域内的冰硕丘陵形成于末次冰期晚期。当冰川前进到冰盛期位置后,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停滞阶段。之后,其消融区的面积在厚表覆盖之下变成几乎无运动状态的“死冰”,随着冰后期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当“死冰”迅速消亡时,集中在凹穴中的冰碛或冰面湖相沉积,由原先的负地形一跃而成为正地形,即所谓的冰碛丘陵。在冰体消亡时,大量的冰融水带来的砂砾石使这些冰碛丘陵为部分被埋状态。在波堆藏布河谷地发现的大量冰硕丘陵,这在中国第四纪冰川作用地区当属罕见。

波堆玛玉塘,既是观赏自然风光冰碛丘陵的好去处,也是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参考文献:普布多吉,林芝风情,西藏民俗,2002年2月:51-54

0 阅读:0

宇全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