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死刑!男子因玩笑持刀报复致3死1伤,曾伤害父亲致死获刑13年

陈威说 2023-08-25 12:02:58

在生活中,幽默常常被视为调和氛围的神奇力量,人们也都倾向于和那些具有幽默感的人相处。然而,开玩笑是一门艺术,需要把握好尺度,同时也要明白何时何地以及与何人分享何种幽默。

然而,2020年2月,一个惨绝人寰的命案却在南充市的小可巷中显露了悲剧的一面。在春节热闹刚过,警察来到小巷,发现一对老人受伤,他们是李女士和她的丈夫蒋先生。因受重伤,蒋先生,一个已经年过七旬的老人,当场丧生,而李女士虽幸免于难,却也被评定为重伤二级。更为悲剧的是,还有一对兄妹,赵女士和她的哥哥,他们在与凶手搏斗时惨遭杀害。而凶手的行径之残忍,甚至在被警方抓获时,他还在医院对着张医生进行威胁。

故事的起因,源于冯某,这位生于1963年的男子,早年因犯罪而身陷牢狱。由于无法谋生,他一直未婚未育。起初,冯某与赵女士以及张医生的关系相当融洽,几次共餐饮酒,彼此之间也十分投缘。然而,一次席间的玩笑却引发了命案的连锁反应。赵女士多次在邻居面前嘲笑冯某,戏称他像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对于这些嘲讽,冯某感到极度不满,内心充满了愤怒和羞辱,从而滋生出复仇的念头。

此外,冯某还对张医生心怀怨念。曾有一次,有人委托张医生将钱转交给冯某,但由于张医生的工作繁忙,耽搁了两天。冯某因此认为张医生企图侵吞他的款项。了解到张医生是医生,他便在医院设下埋伏,试图对他下手,却未能成功。

至于李女士和江先生的死,却是意外的副产品。冯某将这对老夫妇错认为张医生的父母,然而,他事后意识到错误,于是前往医院,却再次无功而返。同样,赵女士的哥哥的死也是个悲剧,因为冯某的目标本应是赵女士,但不幸的是,她的哥哥在场,也被误杀。

冯某显然不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早在1988年,他因抢劫罪入狱1年多;此后,他在1995年因故意伤害自己的父亲,被判入狱13年。

这起案件凸显出冯某的偏执倾向,加之他的酗酒习惯,给几名无辜者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李女士和江先生,这对年过半百的夫妻,原本应该安享晚年,却在毫无预兆下丧生。赵女士,则因为一句低俗玩笑,失去了生命,她的兄弟也被牵连而死。玩笑应该是让人开心的,说过即忘,然而,冯某的多疑和怨恨却酿成了悲剧,他不顾法律,用生命的代价宣泄自己的不满。

这起案件抛出了对精神疾病罪行如何处罚的法律问题,特别是对于重复犯罪者的定罪和量刑。冯某的情况显示,他并没有精神疾病。他酒后犯案,但依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这让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对待精神疾病罪犯。

根据我国法律,精神病犯罪的处罚可分为三种情况。首先,精神病人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依然应承担刑事责任,但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其次,完全丧失辨认、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则不需负刑事责任,而是责令家属或看护人加强看管,必要时进行强制医疗。最后一种情况是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神志清醒时犯下罪

行,仍需负刑事责任。以上规定清楚地表明,一般情况下认为“精神病杀人不犯法”的观点并不完全准确。然而,在冯某案中,经过警方的评定,他并没有患有精神疾病,因此完全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法庭会依法进行判决。

对于冯某的定罪量刑,根据《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在本案中,冯某的杀人动机和意图明确,尽管这是酒后行为,但从他在医院蹲守张医生的行为来看,他的神志相对清醒。故意杀人罪被视为我国刑法中罪行最重的几类之一,因此应予以严惩。值得注意的是,冯某此前曾犯罪入狱,刑满释放后又再次犯下严重命案,表明他未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鉴于此,法院于20202年6月判处他死刑。

通过这起案件,我们不仅深刻地认识到了酒后玩笑可能引发的悲剧,还引发了对精神病犯罪如何定罪与处罚的深入思考。而这也提醒我们,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谨慎行事,以避免将无辜的生命推入险境。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我们要对待幽默和玩笑时更加谨慎,明白什么是适宜的,什么是跨越界限的。

总的来说,这起案件从凶手冯某的种种行径,到对精神疾病犯罪的法律处理,再到对于酒后行为的审慎警示,都呈现出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通过对案件的深入剖析,我们更应该珍视生命,珍视法律的公正和严明。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对待玩笑和幽默更加审慎,不让一个轻率的举动,引发无法挽回的悲剧。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 2023-08-25 13:57

    张医生,赵女士都祸害![横脸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