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这位被誉为“书生元帅”的革命先驱,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却留下了一段令人动容而又略带争议的遗愿。当他的儿子徐小岩代表父亲向中央提出这三个要求时,中央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同意!究竟是啥要求,中央会拒绝满足呢?
1990年9月21日,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徐向前元帅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这位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将,此刻心中却异常平静。他深知,自己的一生即将走到尽头,于是将儿子徐小岩唤至床前,用尽最后的力气,说出了自己的遗愿。这三个要求,对徐向前来说,或许是对自己一生革命生涯的总结,也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最后一份深情。
徐小岩含泪记下了父亲的话,心中充满了悲痛和不解。在父亲的生命即将终止的这一刻,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徐向前的一生,是与革命紧密相连的一生。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早年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不得不进入杂货店当学徒。然而,贫困并没有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杂货店的日子里,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偷偷学习,积累知识。他的勤奋和坚韧,为他日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的爆发,点燃了徐向前心中的革命之火。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学徒的生活,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先是进入山西国民师范速成班学习,随后又参军入伍,成为孙中山卫队的一员。在黄埔军校的学习,更是让他从一个军事白丁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事人才。
在革命战争中,徐向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英勇的战斗精神,赢得了“书生元帅”的美誉。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还善于处理军民关系,深受士兵和老乡们的爱戴。他的平易近人和多才多艺,更是让他在军队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当徐向前元帅的儿子徐小岩在父亲的葬礼上,向中央领导提出父亲的遗愿时,所有人都感到了震惊和不解。这三个要求分别是:不办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将骨灰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的这些要求对于一位开国元帅来说,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然而,细细品味这三个要求,我们却能感受到徐向前元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与担当。他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离世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额外的负担和麻烦,更不希望自己的葬礼成为一场盛大的“秀”。他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够撒在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是他对革命事业的最后一份坚守和执着。
面对徐向前元帅的遗愿,中央经过反复磋商。徐向前元帅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他的遗愿必须得到尊重和满足。然而,作为一位开国元帅,徐向前的离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国家的大事。他的葬礼,不仅是对他个人的悼念,更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敬仰。
经过深思熟虑,中央领导们做出了一个折中的决定:遗体告别可以不办,但追悼会还是要搞的,而且可以合在一起办;至于骨灰,则留下一半在八宝山革命墓地,以供后人瞻仰,另一半则尊重徐元帅的心愿,将他撒在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这个决定,既体现了对徐向前元帅遗愿的尊重,又兼顾了国家和人民对这位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和深厚情感。
徐向前元帅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遗愿,虽然未能完全实现,但却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与担当,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
作者直接用死这个字来表达徐帅的去世,真是大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