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届全国书法展都会有一些吸引人的作品出现在人们面前,有的作品还会因为自身的优点,也会引领一场学习风波。于是,有的老师就会认为,在全国书法篆刻展上,那些获奖作品,也会带动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的效仿学习,这种风气一直会持续好多年。例如,八、九届书法展上获奖的隶书作品,因为其气势磅礴,笔法沉着,在全国喜爱隶书的人中间刮起了一阵学习热潮,这才是书法展的真正目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隶书作品,是全国书法篆刻展的入展作品,但是,它为什么能入展这么大的奖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在创作这幅作品时,并没有过多的让评委亮眼的做法,而是用了更加传统的书写方法,采用了三条屏拼接的方法,并使用传统笔法来创作作品,给人以高古之气,但是,这幅作品之所以入展,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下面我们对此进行一些分析,或许可以为大家学习隶书书法提供一些帮助。
首先是它的取法。在评委看来,这位作者肯定是在汉隶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它主要取法于东汉《张迁碑》,这是主要的取法,但是,如果再仔细观看,这位作者并没有把传承放在了《张迁碑》一碑之上,还融合了其它一些碑帖的开张之势。学习过《张迁碑》的人都知道,它是一个在字形上有所收斂的态势,这就显得学习这样的碑帖,将来在创作时,一定会把字写和更为收缩,不能表现出隶书的大气与雄浑之气。但是这位作者还将《石门颂》、《大开通》进行了适当的融合,就会表现出隶书的外拓之气。
再次是它的字形也有高古气象。一般人们都这么认为,书法要写出高古之气,就要取法于更久远的碑帖作品,只有这样,才会让字形看起来有雄浑高古气象。这件隶书作品在字形的表现上,并没有完全把东汉隶书作为取法对象,而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再向篆书化靠近,它的许多字形要么借鉴篆书的偏旁,要么就直接取势于篆书,篆隶相间,篆隶融合,更为可贵的是,即使这样融合,但它也显示出了自然而然的效果。
最后,在笔墨的矛盾关系上也表现了书法的艺术性。书法强调矛盾关系,只有有了合理的矛盾关系,书法作品才会达到它的艺术性。此作中,作者善于制造矛盾,但以合理地将矛盾在作品中进行有效地解决,创造了作品的艺术性。墨色的轻重、穿插,字形的大小、气息的畅通与阻遏、篆隶相间的交替使用,这些都可以作为矛盾关系的处理方法,只要它们是合理的,自然的,就是具备了书法艺术性的需要,而作品中对这些矛盾关系的处理是恰到好处的。
当然,也并不是说所有的入展或获奖作品,都是完美的。我认为,这件作品尽管有诸多优点,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汉代隶书就要表现出那种雄浑、苍茫、开张之气,可惜作品在书写时,并没有更多地在这方面表现得十分到位,没有完全敞开功力去书写,致使全品开张不足,收敛有余,对汉代隶书的创作方法还有所欠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