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全文976字尽显愚昧,信件藏于大英博物馆

孙桓谈国际 2023-06-14 10:05:01

引言

1792年9月26日,著名的英国外交家马戛尔尼带着一群使臣浩浩荡荡地从英国出发。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给大清的最高统治者乾隆帝祝寿,顺带商议两国的通商事宜。

600多箱的奇珍异宝令乾隆喜笑颜开,他也下令让沿途的大臣优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可是没过多久,乾隆皇帝就对这些外国使臣下了逐客令,而且毫不犹豫拒绝了他们通商的要求。

不仅如此,他还让马戛尔尼给乔治三世捎去一封亲笔信。

乾隆为什么要拒绝通商的要求呢?这封神秘的信件里究竟写了什么呢?

飘洋过海,一波三折

英国大使团借着给乾隆皇帝庆生的由头,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天津。

他们还来不及观赏异国他乡的美丽风景,马戛尔尼就心急如焚地要求觐见乾隆。因为他们此行除了要给乾隆祝寿,还有一个隐藏任务。

马戛尔尼的心情很是激动,他们终于抵达北京,能够亲眼一睹天朝上国的繁盛气象。

当时的大清是世界头号强国,千古一帝康熙年少有为,平三番之后又大败沙俄,拓宽了清朝的地理版图。

雍正皇帝也是兢兢业业,不敢懈怠。所以到了乾隆这一朝,才有盛世的气象。

大清王朝的经济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遥遥领先,政治,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都达到了发展的高峰。

海外也因此掀起了一股“中国热”,在很多西方学者和思想家的眼中,遥远的大清遍地都是黄金,人们安居乐业各司其职。

就连来自中国的瓷器也都十分畅销,贵族以使用这些昂贵的器皿为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名贵的瓷器就是身份的象征。

与此同时,欧洲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纺织业等行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产品供过于求。所以欧洲人迫切地需要开拓更大的国际市场,只有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英国又是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不论是国际影响力,还是国家实力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但是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英国不得不转而走向航海通商这条路。

所以与别的国家开展对外贸易,是促进英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方式。乔治三世早就对“康乾盛世”有所耳闻,他对这个遥远而又神秘的东方国度充满了好奇心。

于是在1792年的时候,英国东印度公司特意写了一封信寄给清朝的两广总督。

信中透露,英王特意派遣马戛尔尼率领大使团来京为乾隆皇帝祝寿,希望能够得到批准。

马戛尔尼是皇室贵族,不过他却不是普通的纨绔子弟。

马戛尔尼不仅精通数种语言,还热爱游历。

他在20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欧洲大陆上各个国家研学旅行,可谓是见多识广。

马戛尔尼还曾经作为特使与俄国签订了商务条约,他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家喻户晓的英国外交家。

选择马戛尔尼作为负责人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他十分擅长处理外交事务,经验很是丰富。

乔治三世还精心挑选了其他的出使人员,情报收集员,秘书,翻译……这支队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很快就扩充到700人,囊括了各个领域的专家。

确定好了出行人员之后,乔治三世就开始精心搜罗礼物。

可是问题来了,乾隆皇帝什么稀罕的珍宝没有见过?到底要准备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他龙颜大悦呢?

准备的礼物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能向乾隆展示英国的实力,这着实让乔治三世伤透了脑筋。

乔治三世思来想去,决定向乾隆展示英国最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君主号”模型。

这是当时英国规模最大,也是最为先进的战舰。

“君主号”上还专门配备了110门火炮,它可以在海上肆意航行,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霸主。”

这不就是英国强大的海军实力的有力证明吗?

除了模型,刀剑和枪炮等武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他还为乾隆准备了一些有英国特色的手工艺品。

就这样,马戛尔尼带着600箱礼物从朴次茅斯港出发,过了漫长的九个月之后,他们才终于抵达了澳门。

不过他们想去北京还必须借道天津,到了天津之后才能坐内陆船。马戛尔尼等人初来乍到,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终于成功抵达北京。

乾隆皇帝听说了这件事之后甚是开心,他下令让沿途的官员优待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还十分体贴地为他们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

因为在乾隆看来,马戛尔尼等人愿意跋山涉水为他祝寿,恰好说明了自己威震天下,这让乾隆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地满足。

可是马戛尔尼等人却不愿意浪费太多的时间看戏、游览。

因为他们身上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赶快觐见乾隆皇帝,向他说明此行的目的。

可惜当马戛尔尼一行人风尘仆仆地赶到北京时,乾隆却去了热河山庄避暑。

这可把马戛尔尼急得团团转,这可怎么办呢?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见到乾隆呢?

力量对比,新旧交替

马戛尔尼立刻上奏希望能够尽快觐见隆皇帝。

乾隆让马戛尔尼和其他69名使团成员去热河山庄,只需要携带一些精巧的小礼物即可。

马戛尔尼这才松了一口气,以为自己终于能见到乾隆了。

可惜,觐见前的一个细节彻底地打破了他的计划。

清朝的官员们要求英国使臣行跪拜礼,因为清朝的所有子民见到皇帝的时候都需要双膝跪拜,以此表示自己对于皇帝的忠心和敬意。

可是这在马戛尔尼等人的眼中却是不可理喻的。

英国又不是大清的附属国,他们如果在康熙皇帝的面前双膝下跪,那英王的颜面就荡然无存。

他们是英国人,首先考虑的当然是自己国家的形象和利益。

双方各执己见,一时间僵持不下。

马戛尔尼表示,自己愿意向乾隆展示最大的敬意和热情,可是他不能不顾及英王和英国的颜面,乾隆的这些要求简直就是在强人所难。

乾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也十分生气,既然这些蛮夷之族如此不知天高地厚,那也没有必要再优待他们了。

马戛尔尼虽然不愿意妥协,但是乾隆的态度实在是太过坚决。

如果他们此时选择放弃,那么之前所做的努力都将付诸流水。

小不忍则乱大谋,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先退一步呢?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马戛尔尼提出各让一步。在和康熙皇帝第一次会见的晚宴上,他们行英式的跪拜礼,在寿宴上则行双膝跪拜的中式礼仪。

乾隆也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不过他的心里却对这个无礼的英国使团失去了好感。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尊卑分明、克己复礼。

虽然只是一场小小的礼仪冲突,却能够反映出双方观念上的差异。

当马戛尔尼拿出乔治三世精心准备的礼物时,乾隆并没有太惊喜,反倒是马戛尔尼被避暑山庄奢华的装修所震撼。

乾隆漫不经心地听着马戛尔尼说话,他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被副使斯当东的儿子托马斯·斯当东吸引。

这个小孩儿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却会说中文。乾隆很喜欢托马斯,还把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荷包送给了他。

马戛尔尼趁热打铁提出和清朝通商,他希望乾隆皇帝能够考虑让英国商人到内地经商,而且还能在国内开设英国仓库。

为了更好地管理英国商人的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在北京开设大使馆。

在马戛尔尼眼中,通商对两国都有利,英国获得了市场,清朝也获得了关税。何乐而不为呢?

可乾隆对这些根本就不感兴趣,一句“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就打发了马戛尔尼。

他拒绝通商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乾隆不是不知道对外贸易可以给朝廷带来大量税收,会有数不尽的白银源源不断流入大清。

当初郑和下西洋用茶叶和瓷器换香料和象牙,一次就能赚回数千倍的利润,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一共给明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2000余万两白银。

可是精明的统治者们很快就发现了通商带来的弊端。

沿海的居民都希望能够通过对外贸易快速发家致富,他们甚至不惜典当自己原有的土地,由农转商,可是农业是支撑封建王朝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于是统治者就制定了海禁的政策,清军入关建立清朝以后,自然也承袭了明朝的海禁。

乾隆所处的时代是康乾盛世,他自然不会舍本逐末,为了利润就动摇祖宗根基。

另一方面,乾隆因为之前跪拜礼仪的事情心存芥蒂。

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大清地大物博,根本就不需要和其他的国家建立所谓的贸易关系。整个国家都能自给自足,为什么还要把市场分给别人呢?

况且当时清朝闭关锁国,乾隆根本就不知道西方世界已经发生了工业革命,他还沉浸在康乾盛世的假象里。

清朝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但是乾隆皇帝显然并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这不仅仅是世界发展新旧力量的交替,也是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较量。

乾隆无论如何也没想到,仅仅过了47年,天朝的大门就会被英国的船舰枪炮轰开。

马戛尔尼不死心,他还在自己争取时间,希望能够说服乾隆。

可是乾隆却不愿意再和他们多费口舌,毫不客气地就客气地就下了逐客令。

马戛尔尼和其他的英国大使们不得不从陆路撤离,不过临行之前,他们却收到了一封乾隆皇帝写给英王的亲笔信。

而这封信里的内容却让人唏嘘,后人读到这封信的时候都觉得乾隆简直愚昧至极。

一封书信,尽显自大

乾隆皇帝亲手写下976个字的《乾隆皇帝谕英王乔治三世敕书》,字字句句都表现出他的骄傲自满。

信里明明白白地写着:

“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乾隆先是表达了自己对英王的肯定,不过随之话锋一转,直接拒绝了他们通商的请求。

“至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

对于地大物博的天朝上国而言,乾隆根本就不会为了英国破坏祖制。

信的结尾,乾隆还不忘嘲讽一下英国国王:

“天朝抚有四海,惟励精图治,办理政务,奇珍异宝,并不贵重。”

意思是说,你送给我的东西很漂亮,我心领了,但是我们地大物博,这些东西并不稀奇。

乾隆写这封信,实际上有两个目的。

首先,英国特意派遣了庞大的使者团不远万里来到大清,而且他们那么多的奇珍异宝,可谓是诚意满满。

乾隆在马戛尔尼等人临行之际自然要对其稍加安抚,再次,乾隆在信中十分自豪地夸耀天朝上国的物产丰富,山川秀丽,国富民强,就是为了向英国展示清朝的实力。

哪怕英王心有不快,也不敢贸然报复。

不过乾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写的这封信竟然会给清朝带来巨大的祸事。

本来马戛尔尼打算于1793年9月21日返程,可是他读了乾隆的信以后,对清朝的社会情况充满好奇:这里真的和乾隆描述得一模一样吗?

恰好乾隆派侍郎松筠负责护送使团安全抵达广州,他就想借此机会深入考察一番。

通过实地考察,马戛尔尼很快就发现所谓的天朝上国也不过就是一个空壳子。

落后的生产关系和小农经济哪里比得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就连乾隆特意安排的军事演习,在他们看来也十分荒唐。

士兵们身上穿着十分笨重的棉服,随身携带的也只有刀剑一类的冷兵器。

在马戛尔尼的眼中,这场军事演习和马戏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英国强大的海军只要朝着岸边轰炸,这些官兵可能就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马戛尔尼把自己的亲身见闻一字不差地写进了报告里,西方人对于清朝的认知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英国商人对于市场的渴求。

于是在1816年,英国再一次派出了庞大的使团觐见嘉庆,希望他可以考虑通商,当年颇受乾隆喜爱的托马斯·斯当东也在其中。

此次来访,托马斯一行人又面临着同样的文化冲突。

因为拒绝在嘉庆面前行跪拜之礼,双方再次不欢而散。

英国这下彻底坐不住了,既然如此,那不如直接发起战争抢占市场。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近百年的中国近代屈辱史开始。

结语

乾隆皇帝写给乔治三世的书信现被藏于大英博物馆,用今天的眼光看待乾隆的自信与傲慢不免有些苛刻。

时过境迁,这封书信如今静静地躺在大英博物馆里,无声地诉说着那段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任何时候都应该发展自身实力,用联系的眼光看待世界,否则落后就要挨打的悲剧将会又一次重现。

0 阅读:2

孙桓谈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