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这12年解不开的心结,全拍在了《飞驰人生2》里

猫大叔辣评 2024-02-16 06:11:23

韩寒回归了,冷不丁的那种。

2024年春节档,他和沈腾联手的那部《飞驰人生2》,时隔5年后又杀出了重围,成了一匹黑马。

不知道有多少人去看了这部电影,如果不出意外,我估摸着票房可能会飙升到30 亿,特别是后劲很有可能赶超贾玲的《热辣滚烫》。

对于这部剧的剧情,很多同行都已经分析得很透彻了,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毕竟也不是科班写影评的,很多对电影的见解都不如正规军这么透彻。

所以,还是透过这部电影来聊聊韩寒吧。

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是韩寒在博客爆火的时候。那时,他就如新东方的罗永浩一样,是我们这一辈人共同的精神图腾和人生崇拜。

韩寒从不喜欢自夸,甚至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都显得有点过于腼腆。

但韩寒却一直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这一点早在当年他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时,写的那篇《杯中窥人》的文章中就能看出来。

打破规则,不让规则禁锢自己的心,一直是韩寒特立独行的标志,就像这部电影里所阐释的精神一样。

自由,像赛车奔驰在广袤的泥土上一样自由。

01

追随和喜爱过韩寒的人就知道,韩寒很喜欢玩拆字游戏。

出道的时候,他就曾在文章中拆过“全”字,来抨击应试教育的弊端。

他说,如果此刻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之王,可惜没有,因此咱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在《飞驰2》中,韩寒同样用猜字这样的手法大做文章,表达自己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创作能力。

他将墙上永远贴不全的“巴音布鲁克的王”,拆成了“土”和“干”,让韩式冷幽默扑面而来。

但只有了解韩寒的人才懂,他想表达的并不是一个笑话,而是对电影中张弛(沈腾饰)所处境遇的一种暗讽。

就像当年意气风发的他,深陷被质疑的风波里一样。

回忆12年前的那场网络口水大战,倒韩派和挺韩派相互的撕扯和拉锯,让“方韩大战”也成了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网友战队行为。

这是一场起于一博主对韩寒作品代笔的质疑。

质疑者从韩寒的多本作品入手,分析了韩寒在高中时写作的文章,质疑他写作的手法就如高一时参加新概念作文一样老道,根本不应该是一个高中学生能写出来的。

因为有人曾说,在韩寒的文章中看到了钱钟书的影子,凭韩寒当年的年纪来说,即便写作手法可以历练,语言可以老成、结构可以丰满,但阅历是需要通过时间来累积的。

就在韩寒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方舟子又将这场质疑推上了顶点。

他赞同韩寒的作品都来自于他作家老爹的代笔,韩寒就是一个“人造作家”。

为了自证清白,韩寒只能低下高昂的头颅,在地板上铺开了自己第一本长篇小说《三重门》的手稿,命名为《光明和磊落》。

他说:

我真的是被逼无奈了,决定把《三重门》的手稿出版成书。

400多页的手稿为一本,再赠送一本200多页的笔记本。笔记本里又缀了一些我全新的文字给大家助兴。

没想到,这样的举动并没有堵住倒韩派的嘴,反而让他们抓住了很多“寻找代笔的新证据”。

比如,他们在仔细翻看了手稿后发现,“功亏一篑”被写成了“功亏一贯”,“眼睛”写成了“睛眼”,“秒表”写成了“表秒”等。

直到现在,网上还流传着“四两拔千片”的韩式笑话。

至此,韩寒不再发声,陷入了极度质疑中,就像《飞驰2》里,张弛面临铅封丢失后,无法自证的清白,被无数人诋毁的恶意,他亲手铲掉了驾校玻璃上“冠军”、“车手”,最后仅留下了“教练”二字。

无论是现实中的韩寒,还是电影里的张弛,在面对相似的境遇时,他们选择的不是迎难而上,而是为了保全自己最后的尊严,步步后退。

就像本片中最能引起共鸣的那句话:

不是过去了,是我接受了。

张弛在电影里接受了自己从“巴音布鲁克永远的王”到“巴音布鲁克永远的土”的转变,韩寒在现实中接受了自己从无数人的精神领袖到“代笔嫌疑犯”的转变。

从此,电影中张弛的人生灰暗不堪,为了混口饭只能成为一个驾校教练,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驾驶赛车,在比赛中开上几圈,然后找个借口开溜,混上一笔代言费。

而韩寒在那场“方韩大战中”也终于认清了人情冷暖和网络世界的残酷,他没有一句正式的告别,就火速关闭了博客、清空了微博,在网络上和支持他的粉丝彻底拜拜。

再次在网络上看到他的消息时,他已不是一个作家,而是一个赛车手,而且是中国赛车史上唯一一位场地和拉力的双料年度冠军。

看完《飞驰2》我也终于明白,张弛就是电影中的韩寒,而韩寒也就是现实中的张弛。

他们爱赛车的天性,让他们更爱自由。

他们一时的委曲求全,只是为了日后鹰击长空的爆发。

02

韩寒与世界和解的能力,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有了。

就在他拿到新概念作文第一名一年后,他就大胆地选择了退学。

按照传统的路来走,他原本有更好的选择,完全可以凭借这样的荣誉获得好大学的垂青,在学业上有更高的造诣。

但韩寒最讨厌的就是循规蹈矩。

他曾在《杯中窥人》里这样写道:

我们有太多的悲哀,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规矩。

不与现实较劲,学会与自己和解,朝着自由的方向奔驰,一直是韩寒内心里残留的桀骜不驯。

韩寒也曾是一个好学生。

一年级时,他在语文考试里将“一座桥”写成“一坐桥”被老师扣了一分,得了99,他立刻就抱着新华字典去和老师理论;

初三那年,他为了考上重点高中,恶补数学,最后考出了114的高分。

可惜,被数学老师质疑作弊后,他彻底失控,成绩一落千丈,功课亮起了七门红灯,只好连续留级高一两次。

最后,韩寒学会了“接受”。

当老师问他,退学后以后要靠什么养活自己?

韩寒不假思索地说:靠稿费呀!

老师们捧腹大笑。

没想到,退学几个月后,这位18岁的少年,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成名小说《三重门》。

累计发行200万册,光版税就有50万,养活自己早就绰绰有余。

这还没完,在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韩寒为了证明自己当初的这句话不是戏言,他先后出版了6部小说,9部文集,开通博客以时评介入现实,访问过亿,一个人抵得过千军万马。

纵观当今的时评届,能有当年韩寒那种一笔封侯,直捣人心的人,真是屈指可数。

韩寒不称王,谁还能称王?

正如在《飞驰1》里意气风发,在巴音布鲁克赛场上的张弛一样。

他们都曾是站在群山之巅的人,却又被群山所埋没。

离开时,韩寒为热爱他的,诋毁他的,质疑他的所有人,扔出了著名的“韩三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从此金盆洗手,文坛再无韩寒。

只是,多年之后,“韩三篇”里的相关反思,也一一被时间应验了。

这也是韩寒最牛的地方。

无论他在网络上“消失”多少年,无论他切换多少个赛道,每一次亮相,他永远依然是爬上群山之巅的那个人。

03

被质疑12年后,韩寒带着《飞驰2》归来。

很多人曾不解,《飞驰1》就叙事来说,已基本完整了,就算最后有个开放式的结局,也根本不影响这部戏的完整性,为何韩寒还要在5年后大费周章的推出《飞驰2》呢?

直到看完《飞驰2》我才知道,这部戏不光是让张弛的人生有了厚度和温度,更是韩寒献给12年前自己的一份厚礼。

《飞驰2》看似是一个曾经的王者从低谷救赎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无奈接受,并自证清白的过程。

就如电影里那句戳中无数人泪点的台词:

我可以不要我的成绩,但我得要我的清白。

12年前,韩寒无法自证的清白,12年后,他终于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赢回来。

在电影里,张弛自证清白的方式,不是把当年的发动机铅封公之于众,而是用最直白,刷新5年前《飞驰1》里自己创造的记录来证明。

在现实里,韩寒人生的分水岭是2012年。

那一年,他从文人变成了车手,依然能取得专业赛车手需要仰望的成绩。

之后,他又转身去拍了电影。

结果,每一部都有自己的影子。

第一部《后会无期》,表达了自己年轻时的迷茫,寻找人生之路的坎坷,探寻人生价值的艰难。

第二部《乘风破浪》,讲不再年轻的自己学会和父母和解,学会正确认识亲情、友情、爱情,学会让自己静下来,用另一种方式和生活和解。

第三部《飞驰人生》,讲自己曾经的那些梦,他们不应该是梦,而应该用来实现,只有敢拼的人才能实现在人生低谷时的自我救赎,直面现实和生活的残酷。

第四部《四海》,讲自己心态的蜕变,从“小我”到“大我”的人生转变,只有走出小我,才能闯出人生的一片海。

第五部《飞驰人生2》,用张弛的经历来暗指自己当年的遭遇,虽然铅封找到了,但小范围知道的清白,根本不是清白。

还记得电影里辛地车队以总分获得最终冠军时,厉小海比划着两个六字手势拍打车窗时的那一幕吗?

也许是韩寒隐喻地向《让子弹飞》里的小六子致敬。

他想用这种方式告诉大家,虽然当年自己为了自证清白,已经拿出手稿,放下自尊,就像小六子一样,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不惜当众划开自己的肚皮。

是多么的好笑,又是多么的无奈。

直到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自我救赎的出口。

20岁他是一个作家,30岁他成了一个车手,40岁成了一个导演。

每一次出乎意料的跨界,都在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韩寒只要想做什么,就一定能做到什么。

这难道不是电影里靠打破自己记录,自证清白的张弛吗?

因为他们都知道,过多的辩解依然抵不过有心之人的网暴,过多的辩解只能一次又一次证明自身的无能。

唯一可以自证清白的方式,就是一次又一次超过原来的自己,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这才是内耗与救赎的区别。

第一次转型时,韩寒在账号里写道:

我后来发现,写杂文就是一种高级键盘侠。

写来写去,你会变成一个很鸡贼的人,你会情不自禁地去想,怎么样能够去挑动最多人的情绪,以让我获得最多的传播。

当年的韩寒,早就看清了流量的本质。如今的很多人,却依然困在流量里无法自拔。

他曾说:

赛车其实也是创作,它能让我暂时抽离生活,同时创造生活的一部分。

在每个赛段创作最快的时间。

看上他在公众面前消失很久了,他却说:

我一直都在,只是表达的方式变了。

这12年的跨界,让他终于找到了不一样的自我实现。

就像《飞驰2》开头写的那句话:

若有人将我拉出深渊,我必敢再次凝视深渊。

每个人都不可能成为孤胆英雄,这也是韩寒对当年”方韩大战“之后的反思。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的点赞、转发与留言,是猫叔最大的动力!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 2024-02-16 14:46

    有道理,比郭敬明牛逼太多了[得瑟]

猫大叔辣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