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抽动症的发生与肝脏的功能失调有关。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
·当孩子肝血不足、血不养肝筋时,就容易出现肝风内动,导致抽动症状的发生,同时还可能伴随发出尖叫声或清嗓子。
·有时候饮食不当和营养不良,孩子气血亏虚、心肝失养、血脉不畅,也有可能引发抽动症状。
·情感不舒可能造成肝气郁结,日久化火生风,也是抽动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抽动症的发生主要涉及阴阳失调、气血不足、肝风内动等方面。
所以我们在治疗儿童抽动症时,主要是从清心宁神、柔肝熄风等方面入手,调节孩子身体的阴阳平衡,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举个例子:
6岁男孩,初次就诊时,面部无自主意识地抽动频繁,眨眼、咧嘴、挑眉,伴有轻微耸肩。家长反映,患儿脾气大,爱生气,睡眠欠佳,有口臭,手脚心热。
刻诊:面色偏黄,咽稍红,舌质偏红,苔薄白稍腻,脉略弦。
辨证为肝脾不调,夹热夹湿夹风证;
治需疏肝解郁,清热利湿,熄风止痉。
开方:菊花、蝉蜕、炒僵蚕、钩藤、地黄、煅石决明、木贼、炒鸡内金、麸炒苍术、黄柏、薏苡仁、桔梗、前胡、北柴胡、白芍。
复诊时,家长反馈孩子面部抽动已经缓解,耸肩消失,已无口臭。上方加减后继续服用,再次复诊,孩子情绪激动时偶有面部动作,其余症状全部好转。
予疏肝解郁方巩固,患儿情况大好,遂停药。
这是什么道理呢?
患儿脾气急,与肝气不畅有关。有口气、苔腻等湿阻症状,又有手脚心出汗、咽红、苔质红等湿蕴化热之象。
由此判断患儿乃肝脾不调,湿蕴化热,而肝脾失调,又可致气血津液失和,无以濡养骨骼关节肌肉,故见筋脉失养,肢体搐搦不定。
此患儿为气郁体质,故治疗时疏肝理脾贯穿始终,结合具体抽动症状加减治疗,标本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