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周易》离卦(二):如何理解《说卦传》“离为乾卦”?从星象入手

大可评论 2024-01-23 12:04:04

上一篇有关离卦的文章《探秘《周易》离卦:古名“羅”与“麗”,是罗网?日食?光明对称?》讲了离卦是《周易》第30卦,传统上被理解为象征日、月光明和附丽,古本中又写作“羅”或者“麗”卦,现代有学者依照古本离卦爻辞,对离卦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解释,包括离为罗网表示狩猎、离为螭、离卦记载的是日食等。

今天介绍的是对离卦的另外的认识,即如何理解《说卦传》“离为乾卦”,离卦形成的星象基础是什么?

前面的文章,按照乌恩溥先生和冯时先生的考证,已经介绍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以及一些星宿是周易部分卦象形成的星象基础。

今天的文章内容,依照之前的逻辑,主要归纳总结自张法先生的著作,他提出离卦的星象基础是火历时代的大火星,即现在所指的心宿二。

如前所述,马王堆帛书本和清华简中“离”卦都写作“羅”,秦简《归藏》中写作“麗”卦,其他版本和今传世本都写作“離”卦。

《说卦传》称:“离为火。”按照庞朴先生的深入研究,在远古历史,持火在先,存在一个“火历”时代,就是文献上所讲从燧人氏到神农氏、炎帝、太皞、少皞之世,存在一个以大火星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宇宙结构。

我国古人“观象授时”的传统由来已久,冯时教授《中国天文考古学》一书论述得很详细。

先贤通过天文观测以及由之而来的天人互动,在整体性观测中,因岁差而导致选定主次的不同,主要形成了三个宇宙体系:最初以大火星为主成为主流,然后以太阳为主成为主流,最后北极—极星—北斗为主成为主流,这也与先天八卦及后天八卦的形成有关。

以大火星为中心的观测并由之形成的宇宙整体体系最先成为主流。

根据国家天文台赵永恒研究员的推算,大火星季春晨出或昏出、季秋晨没或昏没,从而对中国历史可能会有重要影响的时间为距今4.24万年、2.75万年、1.5—1.2万年、公元前1816年—公元486年等周期。

那时,大火星在季春于夜空出现,到季秋从夜空消失,与当时的渔猎和农业的生产进程正好对接,构成整体社会活动的核心。

由于岁差,大火星每72年左右在星空背景下有1°的偏斜,也就是说,它初昏东升的时间每70来年要推迟1天,从而到七八百年后,再以之进行历法确定和作为农时标准就有问题。

在远古的天人互动中,天上大火星的“火见”即出现在夜空、“运火”即向中天上行、“流火”即由中天向西下移、“火伏”即从夜空消逝和地上人们的“出火”即钻燧取新火、“行火”即焚火种地,灶火与烧陶、燎火敬神、“改火”即重要时节用新木改燧新火、“内火”即把火种放进屋内,意味一年主要工作的结束的互动,形成了以火为中心的技术体系和观念体系,并以之为基础,产生了与皇、煌、光、天、昊、美为中心的观念体系以及与仪式、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艺术观念。

这一丰富的体系和观念,集中地体现为后来的以人体恭敬持火为字形的“埶”字上。

中国艺术的起源,从文字上讲,是“藝”到“蓺”和“槷”,而寻源到“埶”,“埶”的甲骨文基本字形有两个,即粹三九三和甲一七九七的字形。

甲骨文与“埶”在字形有些差异,埶右边的“丸”为“丮”即“持”,为“寺人”之持,寺人等同于瞽人,即有特异技能或功能的族群巫王。

左边的“坴”,《说文》:“土块坴坴也”,认为所指的实物为“土”,这已是后来的涵义,中国远古的思想,有一个从以天为主到以地(社)为主到以祖庙宗社为主的演进。

“埶”的甲骨文字形为一人(以恭敬之身)持(操作)一物,文字学界一些名家,如吴大澂、商承祚、高田忠周等,认为是持火,而《说文》引“坴”的篆字形近于《说文》所引的“光”的篆文。

《说卦传》:“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

在大火星时代,是大火星作为主神而治整个宇宙,而形成天上的火见、运火、流火、火伏与地上的出火、行火、改火、内火的天地互动;而在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理性化先秦,则演化为圣人向明而治。

还有“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赢,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这是讲具有火德的离在宇宙中的普遍性。

这段话中还有重要的一句是“离为乾卦”,如何理解这句话?

前面有关乾卦的文章已经写过,《易经》中的《乾卦》是对太阳中心时代的东方苍龙星宿进行的理性化提升和总结,《乾卦》从初九到上九,以现象与本质、具象与抽象合一的方式,呈现了东方苍龙星宿的整体在夜空中出现、运行、隐没的全过程以及这一全过程所内蕴的思想的普遍性。

而乾卦所描述的四象之一的苍龙星宿,原本也并不包括完整的东宫七宿,而只特指角、亢、氏、房、心、尾六宿,而大火星正是后来形成的苍龙星宿中的心宿二,甚至成为苍龙星宿的核心。

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组成的龙,与天上的苍龙星宿同构,在龙腹上有一铜铃,要突出的就是心宿二。

这就是说,在后来的太阳中心和北极—极星—北斗中心里具有重要地位的“龙”,来源于火历时代的大火星。

也就是说,在《周易》六十四卦形成的观念重组中,离在本质上可与乾卦互动互通。

孔颖达疏曰:“取其日所烜也。”《尔雅·释训》释“烜”曰:“赫兮烜兮,威仪也。”回到大火星时代,应不是太阳神,而是大火星神的赫烜威仪,李道平疏曰:“离为乾气。”这似乎与高亨先生释“离”为“螭”,即龙的一种变体也有所关联。

《说卦传》这段文字所列的天上、空中、地上、水中之物,都与大火星的离性火德有着紧密的关联,是由大火星的运行所带动而成为宇宙中的典型代表,象征宇宙整体为大火神所统领,并由之引领产生出有规律的运行。

下面从这个角度,解读一下离卦。

离,利貞,亨,畜牝牛,吉。

《易传》:“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亨,是以‘畜牝牛,吉’也。”

这是说大火星以其离性的运行产生出美丽的世界,离性的火之光,在天体现为太阳、月亮的光之丽,在地体现为草木的美之丽,日月众星与草木及众物的互动,使整个宇宙正常运行、繁荣、昌盛、美丽,如大母牛产生众多的牛群一样,主题是“离者,丽也”,即由“离”之火的本质之性,而形成整个宇宙的以“丽”为特征的美。

世界各文化在远古之初都把大牝牛即母牛(或大公牛)作为宇宙之主,古埃及最初的太阳神、主要以大牝牛的形象出现;希腊的宇宙之王宙斯变身为大公牛,诱婚了女人欧罗巴;中国大火星时代的炎帝也以牛的形象出现,《帝王世纪》中炎帝“人身牛首”,《老子》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据此,离卦中的牝牛,可能为大火星—大牝牛—生殖神一体的形象。

这句话是说,因大火星的贞即正常运行,而有利且兴旺繁荣,大火星以大牝牛的形象出现,使世界多产多畜,多福多吉。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宇宙之主的形象是牛或被想象为牛,其脚步按宇宙的节奏错落而至,就是上文所说的“火见”。

郑玄注:“宜慎其所履,以敬为务,辟其咎也。”在远古,人之慎与敬,体现为“火见”之前的“禁火”,火见之后的“焚火”,开始一年的农耕劳作。

初九爻辞是说,一年的收成,在于按时谨慎而作,方能避开灾祸。

六二,黄离,元吉。

孔颖达《周易正义》:“黄者中色,离者文明,居中得位而处于文明,故元吉也。”“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后来黄为中,大火星时代,黄首先应释为光,突显大火星从出现而行火,而今已顺利运行到中天,黄,又为火之正,色之中,按宇宙之本来的规律,元是“本来”的意思,在《周易》的观念体系中,卦六二为阴柔之中位,王弼注曰:“居中得位,以柔处柔。”

六二爻辞是说,按照大火星的柔之本性运行,进展顺利,很吉利。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王弼注“日昃之离”:“处下离之中,其明将没。”即大火星运行到“流火”阶段,《易传》“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三爻辞是说,大火星由中天而西下,渐近“火伏”之没,如人老将逝,可嗟可叹,就其火流将逝,物老多衰,人老多病,难鼓难歌,产生凶多吉少之预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传》“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整个《离卦》唯九四这爻无吉凶判定语,呈现的是必然中的可能,要突出表现的是,人在面对由“流火”到“火伏”这一必然运行中的多种可能性时,应有的态度。

这一哲理性的提问,为六五的爻辞中现象描述“始之以忧”与最后定语“终之以吉”的不对称作了一个逻辑的铺垫。

九四爻辞讲的是,在这一流火将逝之期,突如其来的可能之事甚多,如偶然的焚烧事件,如偶然的人与物死亡,如偶然的被天所弃。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在《离卦》中,六五为中位,正是彰显大火星运行即天道规律必然性的一面,人面对天道之必然,要有正确的顺应之态度,哀而不伤。

另外六五的中位,要强调的还有心态之正确之“中”,人具有主体态度之“中”,则吉。

六五的中位,又或显示存在有利的一面,如首领之智慧,可以使之避凶趋吉。

这是后来《易传》“六五之吉,离王公也。”的补充说明,但是这是建立在经文本有的“吉”的前提上的。

王弼注《象》曰:“五为王位,而言公者,此连王而言公,取其便文以会韵也。”在天人合一的观念中,大火星之离性,进入王、公,王、公应当是拥有大火星的离性而有智慧的,倘如此,得中位之吉矣。

六五爻辞是说,在大火星渐至火伏之时,虽有或焚或死或弃之悲,但这又是大火星运行即天道本然的命中之律,人为此悲涕哀戚也是自然之事,但在悲涕哀戚之中该知道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因为顺应天道所以吉利。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王弼注曰:“离,丽也。各得安其所丽谓之离。处离之极,离道已成,则除其非类以去民害。”这是说大火星时代的巫王,“处离之极”即面对火伏之必然,按天道规律进行应对。

“征”的解释,《韵会》曰:“通政。”《尔雅·释言》曰“行也。”《正韵》曰“取也。”郑玄注《周礼·地官·小司徒》曰:“税也。”

《易传》“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是说以领导的智慧,使整个族群按天道的规律运行。

上九爻辞是说,人们一方面完成一年中庄稼的收获;另一方面完成“内火”即保存火种,按天道实际,做好火伏后冬藏的各种准备,在火伏之后,举行各种应有的祭祀,在不可避免的火伏期间的天地大化中,对不利之事在主要之点上力求避免,可以无咎。

3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