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打坦克,为什么中国军队用炸药包,西方军队用燃烧瓶?

不正常世界 2023-12-02 09:44:04

直到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队一直缺乏专业的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手段主要还是采用的使用炸药包或者集束手榴弹进行爆破。

而对比于同期的西方军队,在缺乏坦克武器的时候,步兵常常使用燃烧瓶,这款武器还有种专门的名字叫“莫洛托夫燃烧弹”或者“莫洛托夫鸡尾酒”。

燃烧瓶最早作为反坦克武器使用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后来在苏芬战争中发扬光大,芬兰步兵用燃烧瓶给苏军装甲部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此制作燃烧瓶就几乎成了每一个西方士兵必学的技能。

其实燃烧瓶并不能直接摧毁坦克,也不会像一些人说的可以引燃油箱里的汽油。

燃烧瓶真正的作用在于通过其燃烧产生的火焰和浓烟来干扰坦克乘员的视线,迟滞其行动。同时大量的浓烟也会给乘员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使其操作失误。

因此扔燃烧瓶也是有讲究的,一般要瞄准坦克观察窗、舱盖。

而且如果观察窗和舱盖密封性不好,或者乘员为方便观察或弃车没关舱盖,那带着火的燃料就有可能流入坦克内部。

此外,如果不敢保证能把燃烧瓶扔到观察窗或舱盖的位置,一般就会扔到目标更大的发动机舱上。浓烟和火焰会阻断发动机的正常进气,从而让坦克的动力瘫痪。

只要迟滞了坦克的行动,或者迫使乘员弃车,燃烧瓶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至于摧毁坦克的任务,就交给反坦克炮、爆破小组等火力更强大的专业反坦克力量。

其实不难看出,燃烧瓶更多的只是一个掩护辅助作用,用于减少伤亡,增加成功率。

而没有使用燃烧瓶的中国军队,一般来说都是先使用手榴弹制造烟尘和杂音来掩护爆破组靠近,爆破组也会有不同分工,第一组一般爆破履带或者发动机,使坦克瘫痪,而第二组则瞄准坦克底盘、舱盖等薄弱位置将其摧毁。

如果无法摧毁,则会破坏其观察窗、瞄准镜、炮管、炮塔等使其失去战斗力,再逼迫里面的成员出来。

因此,由于缺乏燃烧瓶的运用,当时的中国军队在反坦克作战中面临的危险性,实际上要高于西方军队。

那中国军队当时为什么不用燃烧瓶呢?

其实答案不难,就是用不起。

燃烧瓶的四个组成部分:第一是瓶口的发火装置,比如棉布之类的;第二是玻璃瓶,一般是酒瓶;第三是燃料,主要是汽油或高纯度酒精;第四是增稠剂,主要是机油、煤油、融化橡胶等。

这四个部分中,除了发火装置以外,其它几个物件在中国都是稀罕货,就连玻璃瓶当时中国都需要进口。

而汽油就更不用说了,整个抗战期间,中国都处于严重的“汽油荒”。

根据《液体燃料委员会》这份档案的记录,1939年,国军每月需要汽油248万加仑,但是当时军政部存油仅143万加仑。

为此,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出台法律严格限制汽油使用,一些地方甚至禁止汽车上路。由于汽油匮乏,中国甚至还发明了用木炭代替汽油的方法。

至于酒精,连年战乱和饥荒也让粮食和糖极度匮乏,产糖区和产粮区基本毁于战火,因此也没有多余来制造酒精。

所以,当时的中国军队不是不喜欢用燃烧瓶,是实实在在用不起。

17 阅读:4038
评论列表
  • 2023-12-06 04:44

    当年汽油,橡胶都没有替代品。炸药可以用黑火药帽充,拉火管也是。

    用户14xxx84 回复:
    难过:人命相对没那么稀少
  • 2023-12-07 23:10

    致敬在抗战中的先辈们!

  • 2023-12-04 19:03

    别说农业国中国,半工业国japs在诺门坎要打BTs前线都找不到玻璃瓶,恰好1个刚上来的大队还是联队出发时每人发了1瓶苏打水才解决。

  • 2023-12-06 15:17

    近代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

  • 2023-12-06 00:06

    黑火药是个真正中国人就会手搓,只需要硫磺,陈年旱厕,木炭,就硫磺需要买,其它的随手可得。汽油真的不好手搓,外加的橡胶,糖,还有玻璃瓶都贵,买不起。

  • 2023-12-07 10:50

    增稠剂可以用面粉替代,但是燃剂真没办法

  • 2023-12-12 13:19

    瓶子都不好找,莫说其他的

  • 2023-12-13 19:37

    没瓶子但有罐子

  • 2023-12-07 13:29

    油贵

  • 2023-12-05 14:45

    没车哪来的汽油

  • 2024-02-26 21:46

    让嘎子弄点泥巴糊住观察镜

  • 2024-02-28 15:56

    缺油,连日本人都用的烧柴的木煤气车。我学驾照的时候我师父说过,他都见过那种卡车。

不正常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