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遍全国的国民小吃淀粉肠“肠妃回宫”,重新回到大众视野。
今年315打假晚会开始前,“淀粉肠塌房”的搜索词条迅速爆发开来。一时间,淀粉肠成为了罪不可恕的食品,并且影响了淀粉肠整条产业链的发展。
尤其是作为直接面对客户的小摊贩,没人买就等于失业。进货囤积的淀粉肠保质期一到,就要全部丢掉,不但不能赚钱,还要赔钱。
央视315晚会曝光名单发布后,淀粉肠再次引起热议,因为公布的名单中并没有淀粉肠。
“曝光”淀粉肠的首篇文章来自央广网记者,他曝光河南某淀粉肠生产厂家配料中掺有鸡骨泥。
文章中“淀粉肠塌房”的论据分为以下几方面:
1.河南某生产厂商某员工爆料,肉类以次充好,掺加鸡骨泥等。
2.根据记者从电商平台调查,鸡骨泥,鸡架泥多用于经营宠物食品商家。
商家表示,“骨泥不建议人吃,烧烤也不行。”
3.淀粉肠并没有遵循火腿肠国标生产。淀粉肠企业标准在降低。
01
刻意流量引导
央广网于3月15日上午曝光淀粉肠。在某平台官方账号带有#315骗假不留##淀粉肠到底是什么做的#等标签。
新闻更是以“火爆大街小巷的淀粉肠到底是什么做的”为题。
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新闻的重点就在于淀粉肠配料存有问题。
但在新闻中,只说明了河南某淀粉肠厂家使用鸡骨泥,但并没有说清楚是河南哪个地区哪个厂家使用鸡骨泥。
也没有说明河南某厂家的鸡骨泥到底是什么,是否对人体有害,而后在电商平台问宠物食品商家,人能否食用。
该新闻媒体在315这个时间节点发布新闻,并把标题写的如此带有煽动性,很难说没有蹭流量的嫌疑。
因为此篇新闻内容表达模糊,再加那些推波助澜,吃流量红利的人利用公众的恐惧心理博取流量。
话题整体走向就从河南某厂商使用鸡骨泥,变成了全国所有厂商都使用了鸡骨泥。
抵制淀粉肠的言论因此爆发,淀粉肠产业链的从业人员一夜之间都面临失业的风险。
老话常谈:人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那又有谁会为这场流量的争夺而负责?难道是街头小摊的大爷大妈吗?
02
专业的人要做专业的事
淀粉肠事件落幕后,尽管淀粉肠口碑转变,但网络上依旧议论纷纷,网友喊话:我想吃正规的淀粉肠。
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因淀粉肠并没有统一的制定标准,而是依据企业自行制定的标准制作,部分企业一再放宽标准,减少成本,以此获利。
淀粉肠事件的爆发更加说明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看重。应该被指责的不是淀粉肠本身,而是那些以次充好,为盈利不择手段的黑心商家。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人注意,作为消费者,我们看着精美的外包装根本无法判断,这就依靠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的鉴别和把关。
在向大众阐述事实时,新闻的基本准则要求保持客观,真实,准确。
因为媒体从业人员的语言是具有影响力的,他们从业的专业性是公众接触真实的硬性条件。
失实的行为也许不需要作假,只要不全盘托出就会引起另一种舆论浪潮。
新闻中所带有的主观性会起引导作用,键盘侠们一呼百应,站在道德的制高点疯狂发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没有客观全面的报道,大家都以流量为生,那又凭什么得到受众的信任?
除此之外,近些年因为网络的迅速发展,流量变现存有巨大的利润。
很多官v在新媒体上运营账号,从传统媒体转换到新媒体的平台。
在大众眼中,官v在一定程度上象征权威,官v发表的言论更加具有说服力,也更容易让人相信。
但实际上,近些年部分官v到处搬运高流量视频,以此获得好的流量数据,甚至没有经过原作者同意,肆意搬运。
在数据化时代,数据固然重要,但如果某些从业人员的绩效考核就是视频的浏览量,转发量,评论量。他们也仅仅是在“工作”。
那么新闻媒体所承载的引导作用,把关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
哪怕这是所有人追寻的风潮,这件事也未必正确。
如果专业的人都不做专业的事,何谈信任?
03
不假思考的盲从也是一种恶
淀粉肠事件爆发同时,还有一则“十大致癌卫生巾黑名单”在网络上传播。
相比可选择的食品,这种生活日用品才是避无可避,会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有直接影响。
“黑名单”中包揽了市面上非常常见,购买量大的各类知名品牌。
很多博主推波助澜,开始借着315打假名单的旗号“蹭流量”。
315打假名单已出,部分人不加核实,人云亦云,一味盲从。
甚至开始在直播间踩一捧一卖货,向大家推荐"安全可信"的卫生巾。
这些博主又是如何判断他们推荐的卫生巾是可以信任的?不过又是获取流量赚钱的途径罢了。
上海辟谣平台对此事件进行深入调查,发现这份所谓的“黑名单”不仅不曾出现在以往“315”晚会曝光名单中,甚至并不真实,而是由AI合成的。
这份AI生成“黑名单”实际上来源于测评媒体《消费者报道》在2014年发布的一篇文章。指出这些卫生巾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但并没有确定它是否对人体有害。也没有指出有致癌风险。
社会性事件爆发讨论之后,必然会存在一些极端言论。
流量是我们传播正义的工具,若是反被流量操控,就会沦为流量的奴隶,增长“恶”的气焰,愿我们的生活与美好的能量相连接。
作者|鱼籽酱·夏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