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望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施耐庵千年前总结出来的道理,至今依然很适用。
刚刚过去的春节,我算是彻彻底底地被一高中女同学征服了,她的生活实在是太让人羡慕了。
她大学毕业以后就回到了我们县城老家,就是我们高中读书的地方。
我们那的县城并不大,也没啥产业支撑,并且还有一段时间被评为省里的贫困县。
可即便如此,这姐姐依然在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县城老家发展。
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考县城的公务员,再加上她家就是县城的,父母也是机关里的人物,所以考个公务员对她来说,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听她说大学毕业第一年,她就考上了,有了编制,并且单位也很不错。
工作稳定后的第二年,她就嫁了人,但她老公并不是体制内人员,甚至连大学也没上。
因为她老公是我们县城里的一个卖肉的,但这哥们卖肉和咱们在菜市场里见到的那些肉贩不一样,他不零售卖肉,而是整个县里的猪肉供货商。
整个县里的肉,基本上都是从他那里出货的。他在县城里有两个冷库,送货范围不仅辐射了我们整个县城,而且周边的县区也有他的业务。
听这姐姐那意思,他们家一年的纯利大概有三百个左右,只要每年一进入腊月,他家每天赚个五六万,是太正常不过了。
所以这姐姐也是心甘情愿地做了肉夫人,别看她平日里生活在小县城,但他家在北京上海都买了房子,并且他孩子也在京城上学,生活过得相当滴舒坦。
在我们高中同学中,她算是目前幸福指数最高的一个了,而像我这样跑到外边发展的穷人,完全就没法和人家相提并论。
人家在老家有实力也有势力,几乎是办什么事都不费劲的那种,而像我这样的穷人,虽然前些年也能在大城市里赚个几十万,但赚的多花的也多,最终背上房贷车贷,成了苦逼又尴尬的那一泼人。
所以当年我之所以坚定不移地要在大城市里混,不是因为我身上有多牛逼的潜质,而是因为我是个三无人员,穷鬼一个。
如果我当年也像这姐姐一样回老家发展,大概率我过得还不如现在,因为很多三无人员在毕业的时候都太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小地方的婆罗门实力。
三无人员在老家即使再有能力和才华,也会被现实所埋葬,而那些地方婆罗门,他们有背景有学历又有产业,轻轻松松就能混到当地的贵族行列。
就像我这位女同学一样,虽然名义上是屠夫夫人,但人家本质上就是小县城里的豪门贵族,北上广有房产,小地方有垄断的事业,有钱有权又有闲,一般人根本就比不了。
所以哥们听了她的故事后,瞬间就羡慕了,只能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玩意儿得靠命,和努力与否压根就没啥关系。
很多人在大城市里够拼吧,够努力吧,但结果怎么样呢,赚的也不少,可贷的同样也不少。
就像我一样,表面上大房子住着,四个轮的车子开着,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实际上每天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还要晚,并且一天也不敢休息。
不然,高昂的房贷一旦还不上,银行就会要你好看。
所以作为普通人,如果在老家没啥资源的话,只能扛起行囊,远走他乡,也就只能在大城市里拼上一把,才有可能会有出路,不然只会回到老家当炮灰,卑微地过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