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梅州首个知青文化村,翻开尘封的历史,数十年前情景涌现眼前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2024-08-24 09:55:42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场持续了10多年、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史无前例的声势浩大的青年运动。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许多高中毕业的城镇知识青年响应政策号召,带着简单的行旅告别了父母,走进完全陌生的偏僻山村,长期居住在山里,经常被蚊虫叮咬和骚扰,有时还填不饱肚子,却几乎每天都要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与农民一起到山上田里战天斗地,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或者竹火把的照耀下学习……有汗水也有收获,他们的生活是艰苦的,但他们的精神却是纯洁和高尚的……

桃溪村一角

桃溪村一角

桃溪村一角

桃溪村的知青楼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证明书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证明书

当年知青用过的东西

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1967年到1977年,持续了10年之久,参与下乡的知青达1500万人以上。

走进与福建永定相邻的广东梅县桃尧镇桃溪村,一条柏油路蜿蜒伸向村里。村道两旁,随处可见“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广阔的天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光辉的《五·七指示》万岁”等醒目的墙绘和标语,仿佛一下子翻开了那段尘封了几十年的历史。

海报墙墙绘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墙绘

一个个圆形的簸箕画,割禾、挑水、耙田、插秧等当年知青们在乡下生活和劳动的的场景活灵活现地定格在乡间路旁的墙壁上。

“知青文化展览馆”在篮球场边的知青楼内,“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特别醒目,《知青海报文化展示墙》展示了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贫下中农一起生活和劳动的场景。他们把青春献给祖国,把知识献给人民,无怨无悔……

《中国知青历程》主景墙介绍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发展的四个阶段,让游客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梅县知青》《梁亮胜知青事迹》《知青影视文化墙》等多个展区,也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兴趣,让老知青们想起了那段上山下乡、共同奋斗的峥嵘岁月。

桃溪村,一条小溪从村里穿过。当年,知青们劳动之余,在小溪里抓鱼捞虾洗衣服,爽朗的欢笑声,比溪水更响亮。

溪边的农耕文化墙上,“桃溪印象,乡村记忆”引起了我们浓厚的兴趣。蒜头、玉米、马铃薯等农产品,锄头、畚箕、犁、耙、蓑衣等以前农村最常见的农具,大大增添了乡村气息。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一首曾经家喻户晓的客家童谣《月光光》让人们的记忆一下子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墙上的童谣把记忆拉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路过醉美桃溪,倚望岁月的烤烟房”,烤烟房?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吧?烤烟房曾是桃溪村不可或缺的建筑物,当年知青们与烤烟房结下了不解之缘。

桃溪村的烤烟房

烤烟房的烟窗

小溪边的鹅卵石小路旁,仿古藤木栏杆把乡间小路装扮得诗情画意。随处可见的竹篱笆,与田园农舍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现代版山村风景画。

乡间小道

田边的知青井,是当年桃溪村的知青们一锄头一铁揪挖出来的,井水的味道如何?相信知青们比谁都更清楚。井里几条白色的PVC水管告诉我们,至今,还有村民仍喝着冬暖夏凉的井水。

知青井

桃溪村莲岳楼是捐资1000万元打造梅州市首个知青文化村的梁亮胜先生当年“上山下乡”期间居住的地方,如今仍保留得比较完好。

莲岳楼外面有一条小溪

莲岳楼的内大门

莲岳楼内部

回澜楼官厅里悬挂的这块“恩进士”的牌匾复制品告诉我们,这座房屋在清朝末年曾经出过读书人。恩进士与恩科进士不同,恩进士为秀才的一种,恩贡生的俗称。

一条小溪从回澜楼门前流过

回澜楼的官厅上面挂着“恩进士”的牌匾

梅县区桃尧镇桃溪村,将知青文化与乡土文化巧妙结合,用乡愁留住了游客的足迹。

0 阅读:63
评论列表
  • 2024-10-26 06:07

    想说明什么?想说桃溪很美还是很穷?还是想成为网红地?往事不堪回首!烂屋烂舍就不要献丑了。出了个亮胜哥就不知所谓!

快乐de东东游梅州

简介:走遍梅州及周边,分享梅州各类美景,争做梅州的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