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是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也是阳明心学“心即理,致良知、格物致知”修心养性的基本框架。
阳明心学第一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的本心是没有善恶分别的,每个人心里产生的善念也是它,恶念也是它。我们首先不要用“善就是好,恶就是不好”去分别它。
第二句“有善有恶意之动”讲的就是当我们自己有了起心动念之后,善恶分别就很清楚了。也就是说,当你动了意念,也就是有了起心动念后,就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起心动念是在善恶的哪一边了。
第三句“知善知恶是良知”,讲的就是我们在念头升起之时,就要非常清楚的知道此念头升起之时是善念,还是恶念,如果这个良知都没有的话,我们就基本不能算修行之人。
第四句“为善去恶是格物”,讲的就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方向性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的良知已经分辨出我们的起心动念的善恶之后,我们就知道站在知善知恶的良知里“为善去恶”的去指导我们自己的行为。
比如:为何我们要接受现实面前的一切?因为当下的一切呈现,是通过自己过去起心动念的“因”而推动出来的“果”。任何对抗的念头都是在为自己制造下一个果报的“因”;你不接受的任何因缘,都将必然重现,直到你完全接受之后,这个因缘才会彻底消失。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起心动念皆是因,当下所受皆是果”。不接受当下果报,就是一个起心动念,不接受当下所受的任何念头诞生,都会播种出持续不灭的因果种子。也就是说,只要你不接受的现实,它总会持续不灭的反复出现在你的生命过程里,直到你完全接受它后,才会从你的生命中彻底消失。
所有的人生痛苦,根源就是不接受我们自己的果报。这就是我们缺少觉悟和内观能力才会出现的情况。如果我们始终有一份觉知,明了每一个当下所受,都是自己必然要接受的果报,我们就会在任何情况下去笑纳自己的人生。
全然接受一切,不是在当下逆来顺受,更不是明知道自己有条件、有能力去改变而无所作为。而是在尽其所能之后坦然面对接受一切结果的呈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下所受皆是果”。
我们要时刻与每一个当下的觉察合一同体,唯有保持每一个当下的觉察,与当下的觉察合一,我们才能够随时播种善因,从而得善果。也唯有时刻保持觉察,我们才能够明了每一个当下的起心动念是在哪一个方向。
正如王阳明说的: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个当下的起心动念一定要知道它的善恶,当我们知道了自己起心动念的善恶时,就是常驻在良知里的生命。这样的生命自然会走向为善去恶的光明大道上。知道为善去恶的生命,一定是福德满满的生命。
正合吾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