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雨水,老传统别忘,记得“做3事”,寓意健康平安、事事顺利

趴窗看雨的小龟正版 2022-02-17 20:17:02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刚送走了元宵节,便迎来了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这意味着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万物复苏、东风拂面、萧萧细雨的日子正款款地向我们走来。在气温逐渐回升的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也不甘心,频繁与暖空气较量,常常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尤其是北方不少地区阴寒未尽,一些地方仍在下雪,尚未真正入春。所以,要注意适当地“春捂”,不要过早地脱掉冬衣。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24节气一般都是与农耕生产息息相关,在雨水时节,正是南方田里的秧苗发芽生长、人们忙碌备耕的关键时期,所有人都期盼着今年是个五谷丰登的丰收年,也希望家人的大人孩子平安顺利、健康成长;结合各地区的不同民风民俗,在雨水这天,讲究“做3事”:

1、占稻色

在福建等一些地区,人们在雨水这天要“占稻色”,元代的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中记载道:“雨水节,烧干镬,以糯稻爆之,谓之李罗花,占稻色。”也就是通过爆炒糯米花来预测今年的稻谷收成。如果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象征着收成越好;如果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越贵。南宋范成大在《吴郡志》中,也提到了这个习俗:“爆糯谷于釜中卜之,名孛娄,亦曰爆米花。”

现在,爆糯谷占卜预测收成的习俗,在各地早已淡化或消失。不过,美食爆米花却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人们过年过节、逛街追剧等少不了的一种美味小零食。

2、撞拜寄

在四川、河南一些地区,到了雨水节气,有民间“撞拜寄”的习俗,也就是在这天,不论下不下雨,一些妇女牵着幼小的孩子在路边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人,这个人不论男女,便让孩子给其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

在雨水节气,盲等盲撞、给孩子认干亲、攀亲戚(后来有的地区将习俗演化为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干亲)的行为,听起来有些封建,但是却表达着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寓意让孩子顺利平安、健康地成长。

在四川省广汉市,“拉保保”就是起源于“撞拜寄”的民间习俗,在每年的正月十六,在广汉的房湖公园及金雁湖公园,都会举行保保节。除了祈求小孩能平安成长,还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说。这个保保节在清代就已经有了,至今已经300多年,习俗的起源还有个故事:

在清朝的康熙年间,有一年正月十六日,一对乡下母女俩进城游春,累了就在城墙下的古柏树下歇气。几个无赖汉见姑娘漂亮,就说些不三不四的话,母亲拉着女儿起身便走,几个无赖也紧紧跟着。母女俩走到衙门口,母亲急中生智,转身对无赖们说:“你们紧跟着做啥,我女儿要进衙门去看她干爹!”无赖们摇头晃脑地表示不信。母亲就对衙门的差人说:“麻烦你给老爷禀报一声,他的干女儿来看他了。”差人便进去禀报,州官听说后又惊又疑:“我是外地人,这里哪有干女儿啊?”转念又想:“一般平民百姓怎敢到衙门来冒认官亲呢!必定事出有因。”于是,他来到门口一看,只见母女二人面带惊惶,旁有几个无赖汉嘻皮笑脸。

州官心里立刻明白了八九分,遂将几个无赖喝斥走了,又见那小女孩聪明伶俐,就将错就错认为干女儿。后来,人们为了让子女健康成长,就在正月十六日游百病时为子女找一个干爸爸,称作保保或保爷。

由于群众参与度高,广汉保保节这一民俗活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在2019年的广汉“保保节”活动中,组委会还结合了三星堆古蜀文化,邀请成功“牵手”的保保、宝宝们免费在三星堆博物馆参加祭祀祈福活动。在三星堆博物馆回音祭台祭拜蜀祖,祈求天地年轮福,为宝宝赐福封红,保佑宝宝健康成长。

3、回娘家

在四川等一些地区,讲究在雨水节气,远嫁的女儿要和女婿一起回娘家;带上罐罐肉(即砂锅炖的猪脚黄豆海带)和藤椅。罐罐肉用红纸封盖,藤椅上面缠着红带,意为“接寿”,寓意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希望父母健康长寿。如果是新婚的女儿女婿,岳父岳母要回赠雨伞,寓意帮女婿遮风挡雨,保佑他出门在外顺顺利利、一生平安。

二十四节气的习俗都是人们顺应四季的变化,结合气候、农耕、民生等因素,形成了特色的节气习俗和文化,这其中,也包含了人们对于丰收的期许、生活幸福、顺利和平安的美好愿望。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本文系趴窗看雨的小龟编辑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