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最高的职业都在这里了

图解金子 2024-10-07 09:18:40

你必须独特稀有,才能对抗规模化

职业的选择与变化

.

编者按

今天是国庆假期第五天,祝你假期愉快!

国庆期间,我们将开启“共潮生”回顾系列,集中放送过去两年共潮生演讲的全程回放,以及精彩文章和视频段落。今天,我们带你回顾一下之前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主要分成两大节,第一节是讲职业选择究竟意味着什么?过去30年我们的职业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还有就是在技术进步的大背景下组织形态和工作内容到底发生了什么什么样的变化?第二节就是讲我们的人力资本估值模型究竟是怎么样的?如何转行?TOP100薪酬的职业有哪些?针对不同职业,哪些城市才是最好的求职城市?

我把正文放在了下面,文章较长,预计需要15-20分钟时间。

职业选择意味着什么

现在有很多的财富鸡汤文都会大谈“躺赚,睡后收入”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那么人生的第一桶金究竟来自哪里?马云的第一桶金来自中国黄页;马斯克的第一桶金来自一个叫做Zip2的网站,后来变成了专门的软件公司给传统媒体提供软件包,马斯克把它卖出了2200万美元;2011年的中国首富梁稳根的第一桶金是卖钢管;日照的杜双华也是卖轧钢厂获得了第一桶金。生意人的第一桶金基本就是来自做生意,这其实就是他的职业。

在《钱从哪里来》这本书中我曾说过,财富累积两条路径,第一条就是要老老实实干活,选一个好职业。这不是灌鸡汤而是数据——美国的普通家庭中74.3%的可支配收入是来自劳动性收入,而在中国也这个数字是73%。全球都是这样的情况,但是这不意味着你只能依靠死工资,而是说你要选择一个优秀的职业赛道。为什么呢?因为你的职业赛道对后续的财富增长有很大的好处。

曾经有句话叫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现在男女都怕入错行。美国学术文献告诉我们,社会阶层是比较难以流动的,但是学校、军队等都是较好的地方来打破你原有的社会阶层,“工作场所”也是一样的。如果你进入了一个好的职业赛道,不仅仅是工资收入会增加,你的交往层次,你对世界的认知,你周围人都会完全不同。这些东西叫社交资本,而只要是资本就会累积下来,就会形成我们自己人生中的财富创造基础。比如前几年进入房地产企业的人大多数都财富自由了,为啥?不说其他的,至少你得买自己公司的房子吧。此外,我之前住在北京海淀的橡树湾,旁边大厂很多,几步之遥就是小米。当时小米上市,那个区域就多了无数千万富翁,房价一下子就起来了。近年来这类事情都特别的多,所以我会再三强调,选好一个职业对于年轻人来说是第一步。当年轻人来问我“老师,我有10万块钱应该做什么投资?”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别做金融投资,去上个学,去创造你的社会资本,因为这种社会资本的积累比你在金融市场上的初始阈值突破要快得多。100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就告诉我们“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对人本身的投资”。

有人可能会说,我已经30多了,还算年轻人么?当然算年轻人,35岁以下都是年轻人。给你们讲个笑话,在学术圈45岁依旧是年轻人,因为申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标准就是45岁以下。这也再次告诉我们,一定要选折旧很慢,积累很快的赛道技能,这样子你的人力资本才能够快速积累,然后化作你的家庭财富。

美国很多研究也发现,这些人力资本不仅仅会转换成家庭财富,还会变成代际的传递效应,听上去有点残忍,却是事实。在前市场经济的时候,就有所谓的父业子承,父工厂做工,我表哥就可以去工厂接班,当时去工厂工作还是很好的职业。同样的,现在美国的研究也表明,现在市场上这一批美国顶尖大学的教授,父母50%以上都有过顶尖大学教书的经历,所以你是做什么的,你孩子做这个行业的概率也更高。

过去30年,

我们的职业市场有什么变化?

那究竟如何选择赛道?这就需要我们看清我们所处的环境。我刚回国不久的时候看了一本小说,大概是2005年左右余华写的《兄弟》。里面两个主人公宋刚和李光头是组合家庭的兄弟,宋刚就是标准的好青年,憨厚老实,80年代的时候顶替他妈妈进入工厂,当了标兵,娶了厂花。但是80年代以后刚好下岗潮,他去当搬运工,然后闪了腰,最终贫病交加自杀了。而他异父异母的弟弟李光头当年就是个社会小混混,因为进不了工厂就只能投机倒把做生意,反而发了财。这当然只是一个故事了,但是它也很好的反映了80年代到90年代时职业的变迁。

如果有比较爱好文学的朋友可能知道,近年来东北的悲情文学兴起。在90年代初的时候沈阳还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但是随着厂矿的衰落和计划转成市场,整个地区很快的就衰落下去。不少人出走东北,但很多留在本地的人就一辈子也没有挣脱出时代轨迹的滑落。

我们必须理解时代的演变,上面这张图就是这些年增长的行业、职业、和关键词。

80年代是国营厂矿;

80-90年代商业机构,外贸,商业部门,银行都是向上的趋势;

90年代后期到2000年左右的时候,最好的就是外企和金融。

金融从90年代末期一直到今天都一直维持着较为平稳的趋势。但是要强调的是,2000年左右的时候的行业趋势是银行金融,2000-2014年左右是中国银行业最光辉的时代。如果在当年就进了银行,到现在为止就不会有谁做的特别差,哪怕是在银行看大门,只要有编制,现在收入也都挺高的。但近年来趋势变化,香港大学的吴靖教授和深圳中文大学的张博辉教授也编制了一份中国上市公司的职业数据库,里面也讲到,非银金融已经显示出更强的趋势。

2000年代以后,如果你进了互联网和房地产行业,也都很好,这段时间是进入了中国发展速度最高的时期,所以一切与城市化相关的行业都是好的。

“内资”也逐渐取代“外资”成为关键词。2010年左右的时候北大光华的本科生如果能去高盛、大摩之类的外资企业都会觉得很光荣,但是到了2014年以后就变了,内资企业一点也不比外资要差了更多人肯定是更爱去华为、腾讯、阿里等公司。

其实有个小窍门,我们不需要空穴来风的判断行业趋势,看A股就可以了。时代的变迁和A股行业的赛道变迁是非常密切的。

年轻人学金融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拿着几万块去投资,而是要理解“Smart Money”。世界上金钱最聪明。金钱一定会往回报率最高,效率最高的地方走。所以A股市场走势,和一级市场的投融资额就是对

0 阅读:1

图解金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