靴子终于落地,欧盟决定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可达38%的惩罚性关税,但欧盟并没有把事情做绝,中欧仍有谈判机会!
中欧双方围绕着新能源车关税问题已经争论了很久,虽然中方多次表达反对,但欧盟还是发起了针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关税。当地时间6月13号,欧盟表示将对从中国出口到欧盟国家的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8%的额外关税,欧盟领导人宣称这是为了保护该地区的制造商免受“不公平竞争”的影响。而具体来看,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等三家领先的中国制造商,被加征的关税从17.4%到38.1%不等,欧盟宣称征收额度是依据这些企业与欧洲官员的配合度来计算的。此外,对于其他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的车企,包括在中国拥有工厂或合资企业的欧洲公司,都将面临21%或38.1%的关税。
需要指出的是,欧盟这次设置的惩罚性关税,是建立在现有的欧盟对华10%关税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在最高的情况下,中国出口给欧洲的新能源车要被征收10%+38.1%,累计达48.1%的关税,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关税打压措施。一般认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对欧洲同行们拥有大约30%的成本优势,因此欧盟若在当前10%的基础上征收25%至30%的关税,就足以极大地帮助欧洲本土企业抢占市场,足以阻击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扩张。如今,即使按照最低标准,中方进入欧盟的新能源车也要面临27.4%的关税成本,利润被极大地打压,至于48.1%的关税,基本就可以直接让中国车企放弃了。可以说,随着欧盟打出对华惩罚性关税,中企接下来要继续对欧洲出口新能源车,难度将大幅提升。
不得不承认,局面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事态显然没有向着中方希望的方向发展,很多人此时可能都会有一种感觉,是不是中国会就此对欧洲展开报复,以至于中欧“贸易战”将要打响呢?至少到目前为止,局面可能还没有那么悲观,中欧之间可能还有谈判的空间。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欧盟至少没有把事情做绝。若按最低的17.1%计算,部分中国新能源车企其实还有能力继续在欧洲开展业务,凭借突出的成本和技术优势,比亚迪之类的大企业能够在这个关税水平下保持很强的竞争力。事实上,如果欧盟像美国一样,直接设置100%的关税,那将直接切断中国新能源车企对欧洲的出口,但欧盟毕竟没有那么做,说明欧盟还是顾及和中国的关系,留下了一定的空间。
其次,欧盟现在虽然宣布了对华加征惩罚性关税的消息,但新的关税预计要在今年7月4号正式生效,这意味着中欧双方还有对此事进行谈判的时间。欧委会副主席希纳斯就表示,欧委会接下来将与中国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寻找可能的解决途径,并强调只有在按照世贸组织规则须进行的对话到7月4日无果的情况下,这一临时惩罚性关税才会执行。按照一般的谈判逻辑,欧盟现在公布的关税标准,应该是一个比欧洲的实际心理价位更高的标准,接下来中国通过和欧洲的谈判,就算不能让欧洲取消对中国新能源车设置的关税,至少可能让欧洲在现今公布的基础上削减一下力度,比如把惩罚性关税压到10%甚至是象征性的5%,那样中国新能源车企受到的冲击就会很小,还有能力继续在欧洲市场扩张。
总而言之,目前欧盟公布的决定不是最终决定,中欧双方接下来还是可以谈判的,如果谈判能顺利,或许中国新能源车企,以及中欧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冲击。但是,如果欧盟的态度异常顽固,不愿意对中国作出任何实质性让步的话,那么情况就很难说了。不排除中方为了反制欧洲的关税,针锋相对地向欧洲车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可能性,届时,中欧经贸合作,乃至中欧关系都可能遭受剧烈冲击!对于欧洲而言,他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是他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以贸易保护措施破坏中欧经贸合作是不可取的,此时欧洲的正确选择应该是抓紧和中方进行磋商,收回其错误的对华关税决定,这样才能避免中欧经贸合作出现大问题!
动不动就加关税,没做绝?那是因为要中国指责俄罗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