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服贸会)期间,京津冀服务贸易协同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于9月13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轶在论坛上指出,过去十年,京津冀区域外贸总值连跨两个万亿台阶,从2014年的3.7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03万亿元,增幅达34.4%。在三地的协同推动下,区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取得显著进展,对外开放高地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北京市协同发展服务促进会秘书长李伟表示,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京津冀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此次论坛以“协同开放,共赢未来”为主题,聚焦数字贸易、文化出海和新兴产业出口,探讨未来的发展机遇。论坛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区域合作与全球数字经济的融合。
数据跨境治理成焦点,新加坡经验或为借鉴
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陈柏珲在论坛上强调,数字跨境贸易正面临诸多挑战,尤其在国家安全和数据隐私的保护方面。中国已经出台《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了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要求和限制。这些法律法规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也为企业的跨境业务提出了新的合规挑战。
陈柏珲指出,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必须在数据安全与商业效率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不影响企业的跨境业务能力,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他提到,新加坡在数据跨境治理方面采取了积极、开放且高度协调的态度,特别是与多国签署的《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为跨境数字贸易和数据流动提供了重要的国际合作框架。
“数字自贸区”模式引领跨境数据流动新方向
针对京津冀地区的数字贸易未来,陈柏珲建议,可以按照“特定区域、特定对象、特殊授权、特殊监管”的思路,设立数字自贸区,采用新型互联网监管技术,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出境)安全管理试点,推进跨境数据流动服务,探索国际数据交易。
他认为,这种“数字自贸区”模式将带来以下四大优势:
1. 国际数据流通枢纽:数字自贸区将成为全球数据流动的重要节点,帮助中国在国际数据治理中占据主导地位,提升全球数据贸易的话语权。
2. 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等区域内数据流动,促进产业链融合和区域一体化,加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3. 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数据经济的创新高地。
4. 国际合作与治理:数字自贸区为国际数据治理合作提供平台,推动全球数据治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陈柏珲的建议为京津冀地区的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数字跨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探索,将有助于区域在全球数字经济中赢得更多机会。未来,京津冀地区在加快协同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将继续以数字贸易为引擎,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