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智立|从南海局势看世界之“变”与中国的“不变”|

张任聊国际 2024-04-23 07:33:03
白智立 | 从南海局势看世界之“变”与中国的“不变” |

编者按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海外看世界】自2018年就世界热点问题推出【海看快评】,至今已经出满100期了。我们在庆祝的同时,还要特别感谢上百位海内外专家学者所做出的高水平高效率的贡献!

这一期快评我们关注的是不断升温的南海局势。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不但有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的屡屡出招,美西方在南海水域加大巡航和军演的力度,而且还有即将在四月中旬在华盛顿举行的美-日-菲三国领导人的峰会。这些都凸显了南海问题已经成为中美博弈重要战场的不争事实。为此我们邀请了22位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台湾和澳门地区的学者参加快评。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苏 浩 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

伍 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潘金娥 中国社会科学院

魏楚雄 澳门大学/河南大学

陈志瑞 外交学院

邓中坚 台湾政治大学

周方银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赵宏伟 日本筑波大学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

殷燕军 日本关东学院大学

王在邦 太和智库

刘 星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高梓菁 山东大学

张晓刚 长春师范大学

沈丁立 复旦大学

白智立 北京大学

王梓元 外交学院

赫尔曼 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白智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从南海局势看世界之“变”与中国的“不变”

22学者评【南海局势加剧】第19篇

南海局势的加剧,应该也是世界之“变”的反映。国际局势变幻莫测的当下,人们对中国的评价也在发生转移,诸如之前国家韧性较强的中国已经不在等,担忧中国是否还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上个月日本专家讲学中提到,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赶超后,因失去发展目标而进入不确定和焦虑不安状态,成为这一时期日本保守化的起源。这仿佛也在叙说中国已经或者可能发生的演进。

现代化中发国家日本已经走完现代化发展的所有阶段,后发国家中国重复日本现代化之路有时也在所难免,但在世界之“变”的历史条件下,除了观察中国的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还应关注中国的“不变”,从而在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世界,去寻求相对确定性。首先,近年来虽然身处变化的世界之中的中国也有中国之“变”,但应当铭记的是,中国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今天仍在坚持走市场经济之路,这应该是世界和中国之“变”之下的最大的中国“不变”。

其次,与国家韧性的讨论相关,中国的公共官僚集团依然保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观察,一是公共官僚集团或许在追赶阶段的外生学习惯性的驱使下,或许在作为生活方式的传统“科举”文化的内生基因作用之下,至今保有较为旺盛的学习动力;二是2013年以来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虽然是对1978年体制的较为全面的修正,但继续保有的试点等试验式渐进型改革模式,仍然部分维系了中国地方主导型现代化推进的分权治理样态。

最后,如果细心观察中国的公共政策演进,应该不难看出政策转换仍具有灵活性特质。中国在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之后,进而发现当下存在的最紧迫公共政策课题,即如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美好生活的需要;去年两会以来又提出“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这些公共政策主题和话语的转换较为适时,比较贴近中国实际、符合中国基本公共政策环境变化和现代化发展阶段,更是当下中国部分保有国家韧性的表现。

本文由海外看世界平台独家首发,文字仅代表作者观点

0 阅读:0

张任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