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掉了“帝王杀手”,攻灭了北齐,北周的嫁衣神功终于接近大成

北雁寄南书 2024-02-16 14:21:37

西魏恭帝三年,即公元556年,西魏的整个国家权力,都握在那位实际掌权的宇文泰手中。而宇文泰在临终之际,做出了一个看起来深谋远虑,但是对于他的后世子孙却是个灾难的决定。他选择让从小追随自己的侄子宇文护,接管这份沉甸甸的国家重任。

宇文护不仅具备卓越的家族管理能力,更在多次东征西讨中立下赫赫战功。他的才华与能力,无疑使他在众多人选中脱颖而出。宇文泰对侄子的信任,无疑为年轻的宇文觉铺设了一条平坦的道路。

然而,历史的画卷总是波折不断。宇文护在接管国家大政后,又将如何辅佐年幼的宇文觉,书写新的历史篇章呢?这一切,都充满了无尽的悬念与期待。

宇文护拥立北周

来年年初,宇文护迫使西魏恭帝拓跋廓退下了皇位,由他的堂弟宇文觉继位,将国号改为“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北周。被降为宋公的拓跋廓,不久后便在宇文护的阴谋下离世,成为了第一位死于宇文护之手的皇帝。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年仅16岁的宇文觉,年纪虽轻,但性格却坚韧果断。他立志要从堂兄,当朝宰相兼晋国公宇文护手中夺回实权。于是,他悄然联系了重臣赵贵和独孤信等人,并招募了一批武士在宫中夜以继日的操练擒拿与格斗。他们精心策划在宴会上对宇文护进行突袭,然而,政变计划尚未实施,就被宇文护提前获悉。

宇文护迅速出手,肃清了皇帝的党羽。赵贵因此被处死,独孤信则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后在绝望中自缢身亡。宇文觉被迫宣布退位,一个月后,他被宇文护毒杀,这是宇文护杀掉的第二任皇帝。

由于羽翼尚未丰满,宇文护并未敢自立为帝,而是慎重地派人前往岐州,将宇文泰的庶长子迎接到长安继位。这位新君,史称北周明帝,名宇文毓。宇文毓秉性仁义宽厚,具有君子的气度,但他并非如宇文护所想象的那般儒弱无能。相反,在处理国事中,他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主见与才华,威望也日益隆盛。

眼见皇帝的威望有脱离自己控制的趋势,宇文护心中不禁惶恐不安。为了试探皇帝的心迹和志向,他假意举行了一次“归政”活动,将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交还给了皇帝。然而,宇文毓却毫不迟疑地全盘接受,甚至进一步宣布,此前北周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而称天王,不足以彰显其号令天下的权威。从今以后,他的名号正式改为“皇帝”。这一举动无疑使宇文护深感震惊,也使他意识到,这位年轻的皇帝绝非池中之物,而是一头蓄势待发的雄狮。

宇文护心中惊恐不已。武成二年(公元560年)的四月份,他暗中指使御厨李安于在明帝的食物中下毒。于是,在这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宇文护连续杀害了西魏恭帝拓跋廓、北周闵帝宇文觉和明帝宇文毓,这一系列残暴的行为使他成为历史上杀害皇帝人数最多的权臣,赢得了"皇帝杀手"的名声。

宇文邕翻盘

在病危之际,宇文毓口授遗诏,将皇位传给了四弟宇文邕。宇文护无法篡改遗诏,只能遵命让宇文邕登基称帝,成为了北周武帝。宇文邕与兄长明帝关系亲近,经常参与朝廷大事的决策。明帝曾赞叹宇文邕性格深沉,不轻易发表意见,但一旦开口,必中肯綮。

宇文邕继位后,汲取了两位兄长遇害的教训,表面上对堂兄宇文护尊敬重用,对其专权独断也放任不管。他曾向百官宣布:“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既是朕的至亲,又是国家栋梁,从今以后所有诏书和公文往来都不准直呼其名,以示朕对堂兄的特殊礼遇。”然而,暗地里宇文邕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发动政变,夺回君王应有的无上大权。

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十八日,宇文护从同州回到长安,依照往常的习惯,他将前往含仁殿拜见太后。太后温蔼地赐座,而皇帝宇文邕则恭敬地站在一旁。然而这次,宇文邕提前向堂兄嘱咐道:“太后年事已高,却对酒有着特别的喜好,这使得她的性情有些反复,时喜时怒,难以捉摸。我曾多次劝诫,但她并未听从。今日兄长进殿之时,还望能再次劝诫太后戒酒。我相信,相比于我的劝诫,太后更乐于接受您的建议。”

宇文护想都没想就答应了,接过皇帝递来的《酒诰》,进屋就给太后朗读。他读得太投入,结果被宇文邕从后面猛砸了一下,直接倒地不起。那个叫何泉的宦官,手抖得厉害,连砍了好几刀都没砍中要害。就在这个时候,宇文护的亲弟弟卫王宇文直冲了出来,一刀就把宇文护给杀了。宇文邕忍了12年,终于除掉了这个大权臣,开始亲政,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周武帝宇文毓(543年-578年),宇文泰之子,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与才华。在初登大宝之时,他面临着重重困境,其中最大的威胁便是堂兄宇文护的专擅朝政。然而,他以勇敢果断著称,成功地将宇文护除掉,重新夺回了朝政大权,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与决断力。从此,他开始亲政,为周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宇文毓的统治下,他多次下诏释放奴婢,使得这些可怜的人们得以自由。同时,他还禁止了佛道二教,强迫僧道还俗,寺院资产充公。这些举措无疑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攻灭北齐

建德六年(577年),周武帝宇文毓更是完成了统一大业,灭掉了北齐,为华夏大地再次带来了一统的局面。而北周也从持续多年的皇室倾轧中解脱出来,在宇文邕的改革推动下走上强国之路。

在成功铲除宇文护及其党羽后,宇文邕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旨在从根本上分化并削弱大冢宰的权力,从而加强皇权。他打破了兵源的民族限制,允许全国范围内的男子参军,极大地扩充了军队规模,显著提升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在建德二年(573年),宇文邕对儒、释、道三教的地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将儒家置于首位,道教次之,而佛教位列最后。次年,他下令禁止佛教和道教的传播,所有的经书和佛像被销毁,沙门和道士必须还俗。这一改革使得约300万僧侣和尼姑重新成为国家的正式户口,他们需承担纳税和服役的义务。这一数字相当于当时北方总人口数的十分之一,对于急需兵源和财力的北周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政治搞好了,经济也发展了,社会也安定了,北周就为灭掉北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宇文邕呢,在建德四年,不顾众人反对,就决定要统一北方。他亲自带兵出征。建德六年,攻占邺城,灭北齐。此时就只剩下南陈在江南那边苟延残喘了。北周一统一北方后,为后来隋朝统一中国打好了铺垫,说实话,北周的“嫁衣神功”练得确实不错,后续不管是隋还是唐都继承了不少北周的政治遗产。

荒唐的宇文赟

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亲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在返回洛阳的当天便离世,享年36岁。随后,他的儿子宇文赟继承了皇位。

宇文邕以严明著称,对子女的要求也同样严格。他深知太子宇文赟的资质,担心其无法承担大任,因此对宇文赟的行为举止要求极为苛刻。宇文赟喜欢饮酒,宇文邕便下令禁止一切酒类进入东宫;他的言行举止有专门的官员负责记录,每月定时向皇帝汇报;每次犯错,都会受到父亲的棍棒惩罚,并常常被警告:“历史上被废的太子多如牛毛,如果你不争气,我的其他儿子难道就不能立为太子吗?”

宇文邕是个好皇帝,但绝对不是个好父亲,正是因为他对于宇文赟的过度管教,让这个少年的太子不仅没有变得列加贤明,其顽劣本性反而在宇文邕死后变本加厉的释放了出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教育上,一味的严历是没有用的,一味的压制也是没有用的。棍棒底下也许能出孝子,但是却难教育出合格的皇位继承人。

宇文赟继位后,沉迷于酒色之中,大兴土木,滥施刑罚。他打破前赵皇帝刘聪创造的“三后并立”的历史记录,一次性册立了五位皇后,分别如下:

天元大皇后杨丽华、天大皇后朱满月、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以及天右大皇后元乐尚。

在古代中国,帝王的后宫嫔妃数量众多,成千上万被视为常态,然而正妻的皇后只能有一位。若想再立皇后,除非是皇后死去或者废除另立。宇文赟的五后并立,无疑是一大创举,你可以说他特立独行,也可以说他荒唐透顶,但不管怎样,皇帝如果任性起来,结果绝对是可怕的。

登基次年,字文赟突发奇想,将皇位传给了年仅七岁的太子宇文阐,自己则成为了太上皇,自封天元皇帝。他对臣下自称“天”,要求大臣们在觐见他之前必须斋戒三天、沐浴一天,住所则被称为“天台”。然而,这位太上皇并未真正放下权力,他仍然紧握着大权,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选拔美女,以充实后宫。一年后,宇文赟病逝,享年仅22岁。

杨坚建隋

大定元年(581年),北周静帝因丞相杨坚得众望所归,故宣布禅让,标志着北周24年的统治结束。当然禅让只是官方的说法,至于这背后隐藏着多少血腥和杀戮那就另当别论了。

杨坚在三次谦让之后,终于接受天命,于临光殿正式即皇帝位,定国号为“隋”,并改元开皇,从此隋朝屹立于中华大地。这不仅标志着一个新王朝的开始,更是预示着中国即将结束300多年的南北分裂,迎来继秦汉之后的又一次国家统一强盛时期。

相对于北齐的荒淫无道,北周的帝王们则展现出了较为开明的治国理念。他们推行儒学教育,尊重士人,努力营造一个较为清明的政治环境。然而,历史总是充满了曲折与无奈。北周的辉煌并没有持续太久。在经过短暂的统一之后,北周后继者无力守护先祖基业,使得北周最终成为了隋唐辉煌的铺垫。

当然,也正是由于北周的铺垫,隋唐得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崛起。隋朝的统一为唐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隋朝的基础上,唐朝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国家建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著名的唐宋元明清时期,开创了中国文明的崭新篇章。

综上所述,北周虽然短暂,但其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忽视。可以说大隋的强大,有一多半功劳归于北周朝庭。

1 阅读: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