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猫咪
编辑 | 猫咪
河南这位姚江大哥,为了在乡村创业,真是操碎了心:豪掷1200多万,想着带动地方经济,结果最后却卡在了食品生产许可证上。
胜诉了,证件却还是不给办,事情一拖再拖,让人不仅想问:这“门槛”究竟是有多高,才会让一个创业者折腾到筋疲力尽?
要说监管局的“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下发通知让姚江等着核查,可核查员的身影像是打了卡“隐身”模式。
更绝的是,这些工作人员的理由一个比一个精彩:有的说孩子升学要忙,有的说自己真没空。这些理由倒是挺“接地气”的,可一个地方部门的服务效率,真的能靠这种理由“扛”得住创业者的期待吗?
姚江的经历在网上引发了大量讨论,甚至一些网友直接劝他干脆关厂。“这年头,创业还真是步步惊心。”
有人调侃道。但说白了,姚江不仅仅是一个投资失败的个例,他的遭遇暴露了“口号”与“实际行动”之间的巨大落差:一边是政府口口声声喊着支持创业、优化营商环境,一边却是创业者陷在无尽的审批中动弹不得,别说赚钱了,连开工都成了难事。
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地方行政效率的问题。不少地区动辄喊“招商引资”“鼓励创业”,可当企业真正落地时,却遇到各种奇葩难题。口号喊得再好听,如果政策没有落地,创业者不光是钱没赚到,还要被拖得心力交瘁。
其实,优化营商环境本质上就是在考验一个地方的行政效率。企业来了,服务和配套政策能否跟上,直接影响着地方的吸引力和长远发展。
姚江的事件告诉我们,仅仅喊“创业支持”远远不够,如何提高实际的办事效率,让创业者的投资和热情不被无谓的流程磨掉,才是关键。否则,一地的创业氛围再火热,也终究会被一次次“缺席”的核查员浇成一片冷灰。
所以,大家在为姚江鸣不平的同时,不妨也反思一下:当“没有时间”成了推脱的借口,当创业被繁复的手续拖得寸步难行时,营商环境离“优化”还差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