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聊。
最佳的成长公式:痛苦加反思等于进步。看到这句话,最大感受就是,高手看问题总是这么通透。
简单的叙述就把成长这件事说明白了。
反思,再后来遇到更多的高手,都在提反思这件事。成为高手没有反思能力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我们要尽早的学习反思作用。
痛苦、反思、进步
要说的第一条就是这个公式,觉得这个公式还可以完善下,痛苦、反思、行动,进步。
反思是对信念的校正,对校正后是否有效,要回归到行动中去检验。
没有行动的反思是无效的,改变行动的反思才会让我们进步。
认知升级
很多人都在说,但是很少人知道这是门学科,有这系统的学科内容,至少包括了哲学、心理学、脑神经学、人类学、语言学、计算机学六大学科。
要提升认知,先要去涉猎学科。
学习策略
很多的学科内部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架构,但是在实际中,多数时候都没有按照自上而下的框架去学习和构建体系,多数情况都是看到啥学啥,需要啥学啥。
这种学习方式,看似高效、实用,本质是见木未见森的学习方式,如果知识点遗漏了,未形成之间的关联,长此以往很容易就陷入一年经验用十年的尴尬局面。
就像心理学,通过碎片时间或者一两本书,了解了一点知识点,就觉得收获满满,但是这个知识点在大树上是咋样的,位置在哪?这些问题我们很少去深究。
但如果都学这些学科就太复杂了,想彻底打通,要学习的东西太多,怎么办?
最好就是,确定优先,搭建框架,逐步精确。
确定优先:根据需求确定学科的优先级,就像这一年,专攻心理学。
搭建框架:先搭大框架,稍微粗糙没事,但要养成这种意识,大框架在哪里?还是要看专业教材。
逐步精确:可以日常完成,非一日之功,就像阅读到一篇文章,可以补充到哪个知识点,已有的知识匹配到框架之内。
当然不管是哪种学习策略,没有实践、行动都是白搭。所以,方法想清楚后,马上行动起来。
好的学习策略,一定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
学习场景
这是一个极端的观点,没有使用场景的知识,就不要去学。
从学习的底层规律来说,知识必须被不断检索才会真正形成稳固的神经元连接,缺少检索的环节,这种连接的效率会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道理看上去很对,但就是做不到的原因。
检索是什么?就是对应到学生学习,检索就是测验,对应到成年人学习,检索就是实践运用。
如果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使用场景,缺少实践运用的环节,自然是没法帮助我们改变行动的。
就像这篇文章很多观点,看上去很有道理,对多数人来说也只是停留在看上去很有道理的层面。
没有实践、使用场景,再多的知识只是碎片化的信息。
成长破圈
我们每个人都在圈里,在圈里自作聪明。
当我们察觉这点的时候,这个圈就裂开了缝,成长就在这个时候发生。
接下来,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路向前,而是会在圈内更混沌,更钻研,越迷茫,同时也越生敬畏。
如果哪年你没有破坏至少一个最爱的挂念的,那么你这一年算白过了。
同样,如果哪年,你没有觉察到自己以前是多么的无知,那么这一年就算白过了。
情绪
妄图压抑、忽视情绪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发泄情绪也不是处理情绪的最优方法。
处理情绪最优的方法是看见+行动。
看见:一旦发现自己产生了某些情绪,抽离自己,将自己想象为一个旁观者,来观察此刻的真实情感,辨识情绪的类别,是焦虑、恐惧、还是羞愧、内疚等。
情绪不是我们,情绪只是特定外在在我们意识这个大背景中的投射,看见它,情绪自然会慢慢消失。
行动:选择当下你最应该去做的行动,让身体相信你能克服短期的障碍。比如,在你不自信的时候,提高嗓门、昂首挺胸。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