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8年辽沈战役前,东北我军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了100万人;不过这100余万兵力中,并非都是可以参与机动攻防作战任务的野战军,还有大量的军区地方武装。
具体而言,野战兵力范畴内,计有12个步兵纵队36个师,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炮兵纵队另1个炮兵旅,铁道纵队,总计为707206人;此外各军区及地方武装332531人。
在辽沈战役中,主要是上述的野战兵力参战,地方武装只有一部参战;因此辽沈战役我方的兵力优势其实并没有特别大,即便将地方武装都算上,总兵力对比也没有2比1(104万对60万)。
因此在具体的战役目标选择上,尤其是初期作战该如何进行,便是当时讨论的重中之重。
所以这也是当时攻锦作战之所以关系重大的原因所在,而直到锦州拿下后,辽沈战役的胜局才最终奠定。
在攻击锦州的作战中,东北野战军伤亡24000余人;在锦州解放之际,长春守敌先后起义、投降,这边的伤亡相对不大;另外就是前哨战、攻锦作战期间分别阻击东进、西进兵团的伤亡。
在锦州、长春解决后,大部分伤亡则集中在辽西围歼战中,此后解放沈阳、营口的作战就减员不大了。
总计在辽沈战役中,东北我军牺牲14010人、负伤53329人,失踪1874人,合计减员69213人。
总计70余万人的野战部队,减员近7万人,虽然看起来对主力的影响不大,但因为伤亡多集中于一线连队,大量基层连队的减员还是很大的。
按照通常的战役进程,大战之后的补充兵员、恢复建制,休息整补会持续一段时间。
所以当时华北方面的傅作义集团认为,东北野战军经过辽沈战役后不会迅速入关;而该集团借助可以直接接收美援的权限,可在几个月时间内迅速扩充出几个军的力量;到时候即便东北我军入关,其实力数将更为庞大,自然有一战之力。
不过令傅作义没想到的是,东北野战军的休整时间很短,甚至参加塔山阻击战的第4纵队、第11纵队在战役刚结束之际便向华北方向进军了;野战军主力的入关,在战役结束三周后便已开始。
而且,入关的东北野战军可不是原先的70余万兵力减掉战斗减员的将近7万人,兵力反倒增加到了80余万人。
这又是怎么办到的呢?
兵力的增加主要有两个来源:
其一:补充根据地的新兵,这一部分的兵力数量总计有6万余人,仅靠新兵补充便已基本补齐先前战斗减员造成的缺口;
其二:在俘虏中动员解放战士,因为辽沈战役中的俘虏数超过了32万人(另有2.6万人起义、约6.5万人投诚),在大量的俘虏投诚兵员中,可以动员相当数量的解放战士;
以东北野战军入关时的动员量来看,总计有11万余人。
因此,在东北野战军减员近7万人的同时,来自新兵和解放战士的补充数量则超过了17万人。
这样兵力的净增加数就超过了10万人,自然也就使得东北野战军的总兵力数反倒超过了80万人。
这80万大军的快速入关,使得我军可以立即参加平津战役的兵力达到了100万人,而傅作义集团的新编美械部队尚未彻底编成,这个时间差就保证了随后平津战役的顺利进行,使得我军以更小的代价,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
光60军起义和新七军投诚,就给东野带来好几万兵
胜仗打多了,自然就壮大了,你总是败仗,人早就跑了
一个步兵师一线战斗连队就是30个步兵连,一个连约200余人。伤亡7万余人就相当于700个步兵连减员一半,这就是24个师的编制。可见部队减员还是很大的
净多40万(小编:兵力优势不是特别大)知道同时期中野,西野,华北野才多少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