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之间的摩擦越来越多,中国车企也逐渐的开始停止对欧投资合作,也停止了对德国投建电池工厂,在这样的情况下,欧盟成员纷纷寻找“出路”
而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日公开主张德企将业务从中国转移到印度,并声称印度对德国经济充满“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为何却要“迎难而上”?朔尔茨此次访印,是否真的意味着德国对华政策有重大转向?
朔尔茨访印:德国转向的信号?
“MadeinGermany”曾经是品质的保证,是全球工业的标杆。可是现在这块金字招牌似乎正在蒙尘。其中高昂的能源价格、低效的官僚体系、创新乏力使得公信力越来越低。
德国经济正面临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块块石头,压得它喘不过气,昔日的“欧洲经济火车头”如今走起路来也有些吃力。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朔尔茨政府将目光投向了东方,寄希望于印度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德国的高福利制度虽然让国民生活水平很高,但也让企业承担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在全球竞争中,德国制造业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
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生产线搬迁至成本更低的国家,曾经繁忙的工厂如今门可罗雀,曾经骄傲的工人如今面临失业的窘境。
而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有点紧张,摩擦越来越大。电动汽车的补贴调查、市场准入越来越难,这些麻烦事让德国那些靠出口吃饭的企业压力山大。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而且产业链完善,对德国经济的影响不可小觑。
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能源供应链断裂,能源价格一路飙升,给德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高昂的能源成本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了居民的购买力,进一步拖累了德国经济的复苏。
德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阻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德国企业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核心竞争力。曾经引领全球工业发展的德国,如今却在新的技术竞争中逐渐失去了优势。
朔尔茨政府正着眼于印度,制定了一份全新的“印度战略”,这可称得上是德国在东方幻想中的最新一步。面对不少麻烦,德国总理朔尔茨决定向东方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他把目光投向了印度。毕竟印度,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飞速,是全球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
德国总理朔尔茨正积极鼓励德国企业前往印度投资,并向他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机会的印度,就像一块等待开发的宝地。仔细看看朔尔茨政府的“印度战略”,你会发现它背后有着更深层的政治考量。
如果跟印度搞好关系,俄罗斯在南亚的影响力就会弱一些,这对德国和整个西方世界来说都是好事。
印度一直是俄罗斯武器的主要客户,现在德国总理朔尔茨希望更进一步,加强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向他们提供更多武器装备,最终希望能取代俄罗斯,成为印度军火市场的新宠。
这样一来,德国的军工企业就能打开新的市场,还能让俄罗斯卖武器赚的钱变少,真是两全其美。
印度市场的挑战与德国企业的谨慎
其实印度市场也没有那么简单,别被表面现象迷惑了。印度的基础设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经常停电,交通堵得慌,东西也运得慢。这些问题都会让企业花更多钱,赚更少钱,影响投资的收益。
在印度做生意,外国企业要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官僚流程繁琐,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再加上腐败问题,让很多企业都担心投资风险。虽然印度政府一直想让做生意更容易,但效果好像不太明显。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消费能力有限。
印度的人均GDP远低于中国,消费市场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德国高端制造业想要在印度市场做大做强,可能有点困难,因为那里的市场规模还不够大。面对这些挑战,德国企业对朔尔茨政府的“印度战略”持谨慎态度。
西门子老总博乐仁说得很清楚,他们想在印度市场做大做强,但不会把中国市场给抛了。很多德国公司觉得,印度市场可以和中国市场一起发展,而不是完全取代中国市场。他们想在中国市场上做更大,而不是从头开始。
面对持续低迷的支持率和执政联盟内部的重重矛盾,朔尔茨需要一些“政绩”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印度战略”恰好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即使最终效果有限,也能在短期内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说白了这种政治手段治标不治本,德国经济面临的根本问题还没解决。
“印度战略”无法弥补德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逐渐丧失的优势,也无法扭转德国经济“去工业化”的趋势。德国经济现在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能源价格太高,政府办事效率不太高,还有就是缺乏创新。
仅仅依靠“印度战略”,就像是用一块华丽的布料遮盖住腐烂的伤口,并不能真正治愈病痛。将印度作为制衡中国的手段,高估了印度的实力和意愿。印度的人口和市场潜力都很大,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性方面,它和中国还有差距。
印度在外交上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独立立场,不会被任何国家左右。德国试图利用印度来对抗中国,最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与其试图“脱钩”,不如积极寻求合作,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发展双边经贸关系。把经济问题和政治扯在一起,最终只会让双方都吃亏。德国应该从务实的角度出发,维护和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这才是符合德国自身利益的明智之举。
信源出处:
《西门子CEO:不要“中国或印度”》
《西门子CEO:将业务转去印度?德企离不开中国市场》
早点去印度吧!德国人现在成了美国的小弟。悲哀。早晚成英国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