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讲透《孙子兵法》79:胜利后的骄傲,比敌人更凶险

长睫毛郭 2024-03-12 05:26:34

07 胜利后的骄傲,比敌人更凶险

原文: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译文:

智者考虑事情,总能兼顾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因素。利害相依,看到有利情况中潜藏的有害因素,就更有信心;看到有害情况中潜藏的有利因素,就能转危为安。

郭嘉讲解:

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智者的特征之一是,考虑事情能同时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既看到有利的一面,也看到不利的一面。

比如高速路上开车,平坦的大道,固然可以加速跑,比国道快,但追尾的危险也更大,得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曹操注解说:“在利思害,在害思利,当难行权也。”顺境的时候,要居安思危,逆境的时候,要看到星星之火,这就是变通。

张预的注解比曹操更直白,智者虽然地形有利,但要想到对敌人是不是也有利,虽然地形不利,要想想怎么才能化不利为有利——从正反和敌我两个角度,考虑的周全一些。

井冈山时期,红军面对数倍敌军的围剿,虽然处境凶险,但充分利用了地形、国军指挥和其内部矛盾等条件,取得了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是害中见利的经典战例。

“四渡赤水”也是如此。

另外,失败也要认,败了就是败了,没啥好说的,不总结教训而互相埋怨和指责,吃一堑不能长一智,这是没领悟失败的价值。

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曹操注解说:“计敌不能依五地为我害,所务可信也。”作战计划要考虑到怎么才能让敌人没办法利用五种地形加害于我,才叫真正切实可行。

我军主力坚守阵地,抵御敌人的进攻,同时也要分兵保卫两翼甚至后方的安全,不然敌人来个两翼迂回包抄,就给我军下饺子了,这样就不叫会打仗了。

张预注解说:“以所害而掺所利,可以伸己之事。”一场战役的胜利,却带来了更大的危险,是另外一层意思。

他提到了一个战例。

郑国打败了蔡国,国人敲锣打鼓庆祝胜利,可有个人很忧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这人叫子产。,他说:“咱们是个小国,不靠仁义,而靠武力打人家,这个祸源之源呢。”

果不其然,没过多长时间,楚国行兵讨伐郑国,因为楚国认为自己的地缘安全边界是蔡国,你打蔡国就是打我,所以揍你没商量。

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理解了“杂于利”,自然也就能理解“杂于害”啥意思。

杜牧注解的很详细,他说:“我欲解敌人之患,不可但见敌人能害我之事,亦需先以我能取敌人之利,掺杂而计量之,然后有患乃可解也。比如敌人围我,我若但知突围而去,志必懈怠,即必为追击。未若励士奋击,因战胜之利以解围也。”

敌人打我,形势很不利,不能光看到敌人优势的一面,也要看到我的潜在优势,互相参照,才能解除危机。比如我军被围困,如果只知道突围快跑,到那时敌人追击,没几个人能生还。这种情况下,倒不如激励三军死战,置之死地而后生。

张预提到一个战例。

西晋八王之乱时,张方领兵七万自函谷关入洛阳,会同陆机所部约三十万人,与司马乂军展开决战,但屡战屡败。

有人劝他别打了,兄弟们快打没了,咱找个机会赶紧溜之大吉吧。他不同意,说道:“兵之利钝是常,贵因败以为成耳。”他夜间发动进攻,攻克了洛阳。

胜败乃兵家常事,贵就贵在能从失败走向胜利。这真是成事的天机,从失败中不断总结教训,最终走向胜利。

曾国藩就是这么打仗的、这么成长的。

而我的体会是,胜利可能更危险,因为人性就是这样,打了胜仗就骄傲,沾沾自喜,甚至不可一世。这种案例太多了,可谓史书不绝,要不然曾国藩会总结,骄傲和懒惰,才是人生两个最顽固的敌人?

在长征即将走完第一步的时刻,伟人随即提出了“两个务必”,也是这个原因,骄傲是比战场敌人还凶险的敌人,它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再蚕食咱们。

既然是“杂于利害”,胜利之中,自然也有风险和危害。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可以点赞或转载哦!也请点击关注“长睫毛郭嘉”,持续更新,多谢阅读!

0 阅读:2

长睫毛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