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历史记忆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开幕

湖北日报视频 2024-06-08 08:50:25

天为幕,地为席,山水、灯光点缀的实景舞台,绚烂夺目。

6月7日晚,“中国端午·诗意宜昌”2024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宜昌秭归开幕。来自海峡两岸屈氏后裔、华商侨商、外资企业代表和当地民众聚首屈原祠前,缅怀诗祖屈原,共襄端午盛典。

本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昌市人民政府承办。

开幕式现场,屈原故里端午祭首次以艺术形式创新演绎“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等古楚祭祀仪式,追忆民族历史,礼拜先贤屈原,展示浓厚的楚风古韵,再现“穿越千年”的历史记忆。原创音舞诗画《楚辞里的中国》围绕《橘颂》《天问》《九歌》等楚辞名篇,以屈原祠、高峡平湖、三峡大坝等山水实景为幕,以全息影像等虚拟技术为笔,群聚文艺名家,生动描绘楚辞里的盛景。

本届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在6月份集中举办,主要活动包括端午文化节开幕式、央视端午特别节目《奋楫家国——碧水长歌颂端阳2024》、“我在宜昌过端午”第二届端午文化月系列活动。

宜昌是世界文化名人、中华诗祖、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故里。2009年,由宜昌秭归“屈原故里端午”等习俗共同组成的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名录的节日。今年4月,经党中央、国务院审定,文旅部批准同意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为湖北省保留的四项省部级节庆活动之一。

高峡平湖上,音舞诗话《楚辞里的中国》为四海宾客献上文化盛宴。

端午文化历经千年传承,是民族文化的共同记忆、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屈原故里端午习俗也在世代沿袭中形成一个端午三次过,祭祀屈原、粽子寄情、龙舟竞渡等十大特色纪念活动。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朗朗童声,带领观众走近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拉开盛会序幕。

宜昌是屈原诞生地,也是端午文化和屈原文化发祥地和传承地。在庄重的礼乐声中,大祭司从天而降,与众舞者一起乐舞祈福。开场舞《迎太阳神》运用凤凰图腾、虎座凤架鼓、太阳人石刻等元素,演绎古楚祭祀礼仪,以艺术化的手法呈现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史料记载,古楚习俗中有“燃燎祭天、苞茅缩酒、乐舞迎神”等祭祀仪式。1998年,在秭归东头门遗址出土“太阳人石刻”,距今约7000年的历史。

晚8时15分,甲辰年屈原故里端午祭祀屈原大典吉时举行。初献礼敬献花篮,亚献礼敬献九畹芝兰,终献礼敬献五谷杂粮、伦晚鲜橙、屈乡艾粽。恭读《颂屈原文》,祭祀礼毕。

大江万古奔流,文脉生生不息。整场演出围绕屈原精神展开,情景舞蹈《天启·九歌》就是根据屈原《九歌》改编的大型舞蹈;演员们以精彩的舞蹈呈现屈原在困境中与天地对话与众生共舞的不屈精神;钢琴演奏《心若兰兮》中,钢琴与箫、二胡等传统乐器,在琴键与丝竹声中,借兰以喻屈原忠贞不渝、廉洁正直的高洁品性。

演艺名家纷纷登台,倾情表演,表达对屈原的景仰。曾在央视《典籍中的中国》和新编历史话剧《屈原》中饰演屈原的表演艺术家王洛勇,带领秭归希望小学学生齐声颂读《离骚》,澎湃诗情悦然于心,慷慨之声响彻峡江。金志文演唱流行歌曲《远走高飞》。

演出以歌曲《天问天下》结束,2300多年前,屈原发出了“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的著名“天问”。歌曲以《天问》为创作灵感,背景音乐激昂深情,身穿宇航服的演员从空中缓缓飞过,纱幕上光影变幻,仿佛从宇宙苍穹中穿越而来。展现今朝“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的跨越式发展。

“作为屈乡儿女,从小就浸染屈原文化,今天的开幕式和祭祀大典让人自豪。”观众王全海说。

“开幕式采用3D全息纱幕与屈原祠实景建筑映衬,虚实交错,形成梦幻空间效果,声光电配合,展现虚与实、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开幕式总导演胡玥鹏介绍。

记者现场看到,以全息投影技术为主的舞台更为轻量化,舞美灯光变幻莫测,《楚辞》浪漫意境呈现于艺术舞台,一片轻纱,万千世界,宇宙苍穹。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