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嵌入式大杂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欧盟执迷不悟,明面上跟我们谈判,却在背地里搞起了小动作,甚至还在台湾问题上做手脚。
图片来自于网络
直接触及了中方的红线,我们也因此打响了反制第一枪,怎料反制才刚刚开始,意大利就遭不住了。
德国更是直接损失了300亿,欧盟却仍然坚持己见,那么中欧之间究竟会怎么收场呢?
中欧电动车博弈这次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又一次上演了“伤敌一千,自伤八百”的局面。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国与欧盟在电动车领域曾有甜蜜合作的阶段。彼时,中国依凭其于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先行之优势,以及完善的产业链和成本控制能力,在欧洲市场攻城略地。
德国大众、宝马等老牌车企,纷纷与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中国动力电池巨头达成合作,试图在新能源赛道上“弯道超车”。
而意大利等南欧国家,也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希望借助中国企业在当地投资汽车工业。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但好景不长,欧盟跟美国站到了统一战线,以保护当地车企为理由,正式启动了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面对欧盟的压力,中方并没有选择被动应对。
在随后进行的八轮谈判中,中方始终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于网络
比如中方建议,可以根据出口电动汽车的价格设置不同的关税标准,价格高于一定阈值的电动汽车可以享受免税待遇。
但欧盟方面却对中方的提议置若罔闻,反而不断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试图将中国电动汽车企业逼到墙角。
图片来自于网络
他们还试图利用中国企业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通过“私聊”的方式,逐个与中国企业谈判,迫使他们接受欧盟提出的不平等条件。
中国外交部对此事高度关注,并明确表示,欧盟的行为不利于谈判的进行,希望欧方能够充分展现诚意,认真对待业界的核心关切,在当前磋商的基础上尽早达成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但欧盟好像没把中国的警告当回事,不仅拒绝了中方提出的价格承诺方案,还继续与个别中国企业进行单独接触,试图以“私下交易”的方式瓦解中方的谈判筹码。
中国亮出杀手锏面对欧盟的“阳奉阴违”,中国政府终于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中国某企业停止了它们在欧洲的建厂和扩充项目,甚至连品牌宣传工作也一并叫停。
图片来自于网络
然而在这场交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此前一直积极推动与中国合作的德国。
德国一直是欧洲汽车行业的领头羊。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德国汽车业的优势渐渐不那么明显了。
德国政府为了应对各种挑战,正在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把它看作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过,德国在动力电池技术上还有明显的不足。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德国企业纷纷寻求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蜂巢能源拟于德国投入 300 亿人民币,构建两座大型动力电池工厂,旨在拓展其国际产业之布局。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这两座工厂建成后,将成为欧洲动力电池除了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每年能给几十万辆电动车供上电池。
这些合作项目,原本被认为是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动力电池产业的“强心剂”。
但欧盟的反补贴调查给这些合作项目带来了不确定性。
图片来自于网络
意大利受到波及德国身为曾经在欧洲汽车工业中叱咤风云的“老大哥”,如今因为欧盟的短视政策,陷入了“电池荒”的尴尬境地。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与德国一样,在中欧电动车博弈中“站错队”而付出代价的,还有意大利。
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曾在2023年7月访华期间,主动向中国车企抛出橄榄枝,邀请他们前往意大利投资建厂。
此举,一方面是为了绕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设置的关税壁垒,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借助中国的力量,发展它们自己的汽车工业。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时双方都对这次合作充满了期待,意大利媒体将中国车企的到来,视为意大利汽车工业“复兴的希望”。
结果才过一个月的时间,意大利就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中投了赞成票。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令中方深感失望和愤怒,相信那些原本对意大利市场充满期待的中国企业,也不得不重新评估投资风险。
而近年来中欧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则反映了中欧关系的发展变化。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欧之间尽管合作颇多,然而亦存有部分结构性矛盾与分歧,像贸易摩擦、人权问题之类。
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欧盟内部的“对华鹰派”声音日益高涨,一些国家开始鼓吹“脱钩断链”,试图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图片来自于网络
历史与现实皆已昭示,中欧和谐合作则双方受益,相互争斗则彼此受损。中欧关系的发展,合则共赢,斗则双输,此乃不争之实。
结语在如今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中欧应该更加紧密地合作,一起应对全球性的挑战。
欧盟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顾及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最终只会损害自身利益。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中国始终坚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但我们也绝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将坚定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和发展权益。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欧双方都需要保持理性克制,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只有坚持对话合作,求同存异,才能推动中欧关系行稳致远,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图片来自于网络
毕竟在全球化的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单独完成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建设,要想实现共赢发展,就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希望双方能够以此为戒,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务实的行动,共同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正能量。
参考信息
环球网——“单独谈判”干扰中欧电动汽车磋商,专家:部分企业与欧盟应克制单独接触冲动
财联社——蜂巢能源决定暂停投建其在德国的两家电池工厂项目 投资成本高达3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