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首诗尽显大格局,读懂了,社交游刃有余

槐序文史 2024-01-20 13:49:46

围一炉烟火,捧一卷诗书

01.

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

他推动的“熙宁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王安石从来没有退缩过,不惜力战群臣,与保守派针锋相对。

尽管有宋神宗的支持,但反对变法的人无数,这其中就包括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范纯仁等,甚至连高太后和曹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嚼舌根,说王安石祸国。

宋神宗是个有野心的皇帝,同时也是个窝囊的皇帝,他励精图治,想让宋朝再复辉煌,但是处处受阻。

王安石有治世之心,宋神宗与他一拍即合,他们俩应该是北宋最完美的CP了,奈何、奈何,许多人目光短浅,更不愿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群起而攻之。

可王安石并没有惧怕,在推行变法期间,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等纷纷被贬出朝。

这是大手笔,也是魄力。

如果你不了解王安石的胆量和眼界,那么读过今天这首诗,你就会明白了。

02.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这首诗作于1050年,当时王安石30岁,刚入而立之年,而且官职低微,仅仅是鄞县知县。但是,此时王安石已经有大志向了。

任职期间,王安石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浙江时写下了这首诗。

飞来峰:有两说法,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宝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里就能看见旭日冉冉升起;

不怕万千浮云遮挡住我的视线,只因为我已经站在了最高层,可以俯瞰一切。

写下这首诗之前,王安石曾赴京师参加会试,以第一名的成绩登进士第,但因应试赋中有“孺子其朋”一句,这让宋仁宗很不开心,就把他的位置和第四名杨寘互换了,最终与状元失之交臂。

随后,王安石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期满了以后,王安石主动放弃了京试入馆阁的机会,遂调鄞县知县,这是韬光养晦。

不久,宰相文彦博、欧阳修等纷纷举荐王安石入朝,但都被王安石婉拒了,宁肯在基层历练。最后仁宗亲自下诏,王安石才入京任直集贤院、知制诰,在职期间处理了大量刑狱案件,轰动朝野。

可功成后,王安石再次请求出朝,适逢他母亲不幸去世,归乡守孝三年,守孝期满,宋英宗再召,王安石依旧不愿入朝,因为他在等一个人,就是宋神宗。

神宗即位后,诏王安石为翰林学士,后升相,推动改革。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诗,是对他围观之路最好的诠释,因为他懂得沉淀自己,只为站到最高一层,如此才能实现抱负。

我们在现实生活和职场中也是如此,只有爬到俯视的位置,才能拥有绝对话语权,否则只能仰望,眼前迷雾重重。

而且,站得越高,看问题就越通透,因此我们说,读懂这首诗后再去社交,会变得游刃有余。

28 阅读:4217
评论列表
  • 2024-01-21 10:28

    变法虽然失败,但王安石没有失败。王安石是独抗时流、立于浊流之人,其“矫世变俗”的抱负,“经世致用”的实践,“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勇气,清廉自守的品格,寄情山林的本色,以及卓著的经学造诣、文学成就,令他与历代文人和政治人物拉开了距离,历经千年,“没有失败”

    用户12xxx69 回复:
    典型的文人情怀~站在政治的角度看,王安石就是个残忍的垃圾。他根本就当不了官!他老王家是有多大的势力敢让他当着宋神宗的讽刺这位皇帝不识时务?没被杀了就不错了。
  • 2024-02-20 23:22

    方法是好的、但是宦官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没有多少人支持而已

  • 2024-04-09 15:45

    正与邪的较量一直都在路上!正能量永远不会停止逐梦的脚步!即使粉身碎骨亦将流芳百世!!!!!!

  • 2024-05-14 01:11

    心怀家国平生难入圆熟之境, 满腹经纶处事自然如渡虚舟。

  • 2024-05-12 07:06

    王安石虽是阳春白雪,社交却跟他个人卫生一样一塌糊涂,那里来的游刃有余?

  • 2024-01-24 20:34

    30岁的知县,类比当下正处县长,不算低微了吧。

  • 2024-02-20 11:53

    王安石变法失败,虽然卸任了,但是他的政策延续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