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是一种人生哲学。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对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
与人交往时,如果出现意见分歧,一定不要口出狂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之类的话,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对人不要太早下结论,如“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的话最好不要说。
说话不留余地等于不留退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已经不适合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有时是你无法承受的。与其和自己较劲,不如改变一下说话方式,多用一些不确定的词句,给自己留条退路。
有一个人去应聘一家大型企业的城市营销主管,双方谈得很投机,并没有局限在特定的岗位上。由于多种原因,这个人未能获得这个岗位,双方在表示遗憾的时候,也表达了有机会再合作的意愿。一段时间之后,这家企业打电话询问这个人是否愿意出任企业的北方市场主管。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上例就很好地说明了留有余地的好处。
即使是你跳槽离开一家不怎么样的企业,也不要将关系搞得太僵。你跳槽之后在奋斗,这家企业也在发展,或许双方能在更高的起点上合作,毕竟双方相互都很了解。
留有余地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能决定成败。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进退自如。
在做事方面,对于别人的请求,你可以接受,但不要保证,应代以“我尽量”或“我试试看”等话语。对于上级交办的事,你当然要接受,但不要说“保证没问题”,应代以“应该没问题”“我全力以赴”之类的字眼。这是为了万一自己做不到所留的后路,而这样说不但不会有损你的诚意,反而更能显出你的谨慎,别人会因此更信赖你,即便事没做好,也不会责怪你。
说话留有余地,不把话说得太满、太绝,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策略。
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很难做到不求人,也经常被他人请求,所以无论是求别人办事,或是答应为别人办事,还是拒绝他人,说话都要留有余地。此外,表扬人、批评人、调解事端、解决冲突、应付尴尬局面、调解不满情绪,乃至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都应当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才能进退自如。
把话说得太满,并不能与自信画上等号,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你自负。谦虚是一种人生哲学。从一个人说话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自信。真正有自信的人懂得谦卑,不会把话说得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