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爆红后,这档综艺又出“黑马”?华语嘻哈,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令狐伯光 2024-06-03 22:07:25

文|令狐伯光

2024以来华语音乐层面好像比较沉寂,毕竟你不能当汪峰被恶搞写的歌《我的森林北》有什么意思。而歌手专辑和短视频神曲都没有什么非常火爆的,除此之外就只有《歌手2024》带来的热度了。

如果你有关注华语乐坛的话,其实今年华语嘻哈还不错,而且整了很多抽象的事情。

先是参加《嘻哈2024》的选手诺米海选被淘汰,然后写了首歌曲“谢帝,我要diss你”,结果变成“成都迪士尼”的网红事件。紧接着上个月同样是参加这档综艺,然后晋级但走得不远的河南说唱之神的《工厂》MV爆红。

最后就是这档综艺有一名叫朝三的选手,唱功非常顶,实力惊人。

今年以《歌手2024》掀起了对于华语乐坛的全面讨论,但根据我的了解,这种哪怕引进外国歌手实力吊打内娱,想要倒逼华语乐坛什么的并没有什么用。音乐产业链产业链,那就是成熟的产业体系。

唱片时代歌手赚钱主要还就是靠唱片,一张正版专辑几十块,几十万销量就几百万,百万销量就几千万,上千万就过亿,哪怕分成也赚的盆满钵满,最重要是成熟产业链它赚钱稳定,所以这是当初港台歌手哪怕翻唱日本也要出专辑的主要原因,以前歌手动不动十几张专辑,甚至几十张。

现在周深那些新生代歌手压根不怎么出专辑,就混综艺和影视OST,最关键的还有,成熟的产业链是从头部,再到中间和末尾一堆人都吃得上饭,哪怕你专辑卖上万张也有几十万,勉强过得下去。

而影视OST、广告、电台和商业活动在以前只是锦上添花,这些本来就是依托于不同行业的延伸,而不是主要赚钱的支撑。好比一部影视剧要找明星唱歌曲绝对比较火的,因为承担宣传作用,而不会找小卡拉米。

这也是为啥唱片工业崩溃后,纯歌手越来越不行的主要原因,因为时代变成依靠网络平台,短视频和音乐节和live的个人生产模式,它意味着门槛降低,投入下降,你公司请人搞企划,作曲人,作词人,编曲人,很有可能压根收不回成本,所以自己不怎么投入额外成本,自己创作写歌才成了主流。

《歌手2024》再怎么吵?华语乐坛新生代歌手,确实快断档了

2018年有篇文艺评论人的文章我记了蛮久,标题是“华晨宇火线驰援《歌手》与新华社点名批评国足”。里面有段话我觉得很适合当下。

各大电视台确实没有义务去为中国的音乐产业文化事业去培养人才梯队。但是他们也确实培植了一些人。问题是,那么一点人才基数根本满足不了嗷嗷待“哺”的娱乐产业和资本。于是我们看到The One来了,迪玛希来了,结石姐来了。下一步呢,会不会把阿呆请过来?

青训青训青训,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越南国足拷贝阿森纳模式,十年才小有所成。在中国这个急功近利的娱乐场里面,怕是没人等到那么久。

这是世界流行音乐共处低潮有关,实际上自从迈天王死后,欧美音乐就处于低潮,只不过比起欧美音乐分支的港台市场,低潮得不让人感到可怕。若谈及流行音乐低潮的原因,自然与流行音乐成长息息相关的工业技术有关。

90年代后期,尤其是进入新千年后,伴随流行音乐成长的互联网技术饱和,创作空间受到极大影响,世界流行音乐陷入低潮。港台音乐的没落更为复杂,受到的冲击更大,这与港台自身的经济结构有关。

尤其是1997年回归大陆后,香港流行音乐的重要来源欧美和日本的版权,受到西方的集体抵制,无奈只靠韩国和本土音乐人来支撑,但明显底蕴不足,而台湾由于与欧美关系较好,加上原创音乐能力也比香港强,多支撑了十来年。

台湾和香港流行音乐发展的分界点就是1997年,非常清晰,标志性的就是张学友的《雪浪湖》,灿烂的烟花过后就是死一般的沉寂。至于大陆,甚至连港台比较成熟的唱片工业市场机制也没有,更没有拿到台面讲述的必要。

流行音乐发展至今,无数的前人总结了很多的规律,创造了很多乐谱,制造了很多乐器,延伸扩展了很多音乐风格,并且欧美和日本把这些音乐风格,可以说玩到炉火纯青了。

嘻哈、流行、摇滚、古典、雷鬼、爵士、朋克、金属、蓝调、拉丁、乡村音乐、电子舞曲、新世纪、民谣等。

这些欧美和日本哪个玩得不好,而中东、印度、拉美等这些欠发达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就是结合传统民族音乐玩出了特色,玩出了水平,玩出了花样,这就好像我说到印度音乐,你就能想到印度电影里的歌舞一样,这是特长了。

相反华语音乐民族+现代音乐基础的东西,建国后内地民族,民歌,戏曲其实也玩出花样,玩出了水平,玩上了国际。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后面持续走低,而港台早期还有点,后面直接就走学习欧美和日本融合本土化那一套。

问题是港台商业音乐能超过日本流行乐吗?很明显不能,韩国KPOP其实不是一条路子。

2005年终于轮到内地经济开始发展的时候,结果互联网时代来了,本来就没有建立唱片工业的内地音乐产业压根就没有发展成商业体系,更要命的是2010年后短视频时代来了,学习韩国模式的流量经济来了——

中国因为发展时代,大众对于音乐也没有什么认知,其实现代流行音乐是非常技术性,专业性的东西,那种认为音乐是纯感性的,只决定于一个人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而忽视了整个时代下音乐创造的大背景,这是对音乐最大的偏见。

不止华语乐坛?全世界的流行音乐,确实都越来越烂

最要命的是什么呢,世界发展是不是螺旋上升不好说,但它确实不是静止的。AI时代又来了,这更会加速这种算法推荐的趋势。

不过,我倒觉得AI作品铺量开了之后,全民的审美水平会被ai倒逼进入高速提升的状态。这就是为啥ai绘画火了,但只火了一点点,因为人们会为第一张全新形态作品的诞生而感到惊喜,但ai很快量产出成千上万张,同样雷同且优秀,造成了迅速的大众审美疲劳。

去年初给你我看一张sd跑的图,我们都会感到惊叹,但现在看一百张我也没啥情绪波动了。ai生成作品已经逐渐的具备其鲜明特质,导致它从一种“很新的东西”变成“烂大街的东西”。

因为过度的鉴赏,大众觉得无趣,审美者才会开始寻找新的更高层次的东西——而这种创新力是ai目前缺位的能力,所以新的审美方向又会由艺术领域工作者重新接棒探索,在成熟后进入商业化,推广给大众。

有很多人批判绘画已死,其实只是放在十几年的时间尺度下去谈,然而事实是就算抛开先锋艺术界,在最庸俗的商业美术领域里,诚然巨大突破欠缺,但改进和创新一直在继续,只不过大众作为成果的享用者,身处链条的末端,经常有点后知后觉。

新风格出现——流行化——大众审美提升——寻找新的边界,这个过程会一直循环下去,ai的出现不过是把这个一百年一轮的过程加速到数十年,甚至数年内。

因为华语乐坛过于落后,所以还有可以成长的空间,因为音乐还真没到《诗云》里被穷尽的状态。

实际上,这个华语乐坛音乐风格开始爆发的趋势,十几年前在内地乐坛就开始爆发了。

怎么说呢。

2000年之后,香港音乐就没有什么风格革新了。

20210年过后,台湾倒是爆发了一波以草东没有派对为主的台式新浪漫,但是和内地相比的话,一个是有区别,另一个是整体性比较,因为人口,经济,地域等关系,水平还是逊色内地独立乐坛的。

现在华语乐坛基本上就是内地乐坛,而且基本上是内地独立乐坛,2000年代谢天笑等新摇滚,摇滚乐队开始爆发。野孩子,周云鹏到宋胖子和李b的大陆新民谣,然后就是嘻哈乐,古风、电音等等。

因为历史原因,内地独立乐坛最丰富的还是摇滚的延伸、摇滚、朋克、后朋、民族摇滚、方言摇滚、死亡核、前卫摇滚、迷幻摇滚、沙滩摇滚等等、包括爵士,我都能找到一大批优秀,玩得不错,并且好听的乐队。

就好比内地嘻哈说唱,虽然大众提到华语嘻哈就是二流子,学历不好门槛低,但凡读了高中都不会当说唱歌手等等。但如果你有关注这几年的内地嘻哈音乐,你会发现在《中国新说唱》综艺的纷纷扰扰后。一帮音乐人崛起过后真的开始形成了音乐体系,并且人才辈出,持续有各种优秀作品的产出。

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工厂》,朝三,像夏之禹《姐姐》,再到《玉观音》《第一块劳》等等。反应现实,反应时代,反应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反应音乐和文化,这就是优秀的流行音乐。

只是华语音乐嘛,独立音乐风格与大众流行芭乐是两条平行线。

不过,对于那些幕后起家长于自己创作和制作的音乐人来说,固守一种音乐风格进行纵向挖掘,已经是现在全世界音乐人的主流。短视频高效传播与算法推荐,这种音乐风格——垂直受众,将会成为流行文化的主流。

至于原创性和大众是否火爆,现在华语乐坛比起欧美、日本那些创造新曲风的大神实在少了些意思(很多都是噱头大于实质)。但这也比故步自封,天天芭乐情歌爱来爱去,还有短视频神曲要强得多吧!

1 阅读:47

令狐伯光

简介:游戏模型师| 动画爱好 | 影视产业分析 | 网络小说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