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人大性骚扰案

丁仪朝慵 2024-07-23 22:09:01

中国人民大学昨天晚上做出回应了,学校自己调查之后判定,该校文学院女博士王迪举报她的导师王贵元性骚扰一事,基本属实。王贵元已经被学校开除,接下来应该是由警察叔叔根据情节的轻重来处置了。

王贵元已经65岁了,为老不尊这个词就是为他这样的人创造的。此人作为导师,不但一再骚扰学生,因为该学生拒绝,还威胁要进行报复,不给毕业。还有人举证说,此人在北师大任教时,就有过前科了,但竟然被保了下来。不过这部分情况是否属实,还得由警方去调查。

事实上,科技的发展,对这些传统的坏人是不友好的,受害人更容易保留证据,更容易发出声音。要是换成以前,这位女生最多只能写举报信给上级,她也不一定留得下证据,说不定就真被胁迫了。

王贵元是文学博士,又在文学院任教(虽然现在教的是语言学),很多人觉得这是文学的锅,搞文学的人大半都比较淫荡。其实这就有一点冤枉文学了,文学在这时代几乎已经没有存在感了,可能只有中小学生才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偷摸着看一点,几乎不再有人当一回事。

确实还存在着一个几乎不为人所知,基本仍然由体制养着的文学圈,这帮人不出新闻则已,一出就是“尿成一条线,尿出一个坑”之类。但这些人虽然占着文学的坑,事实上却代表不了文学。

王贵元们并不是因为学了文学才猥琐,而是本来就猥琐而已。在别的圈子里,稍微有点权力同时品行不端的人,也会做同样猥琐的事,比如实业界的大佬马斯克同志,品行都得算端正的了,他都有数不清的孩子,是吧。客观上文学人士的思维是比较情绪化一点,相对比较容易走歪路;但还是不应该怼着已经穷途末路的文学欺负嘛。

曾经有一个时期,文学被抬到了与它实力不太相符的地位,因为在那个时期里,人们对文学有很大的现实需求。

一百年前的中国人需要文学作品来清除蒙昧,提升自己的认知,那个年代的文学,事实上具有更高的社会价值,因此会诞生以鲁迅为首的一批伟大的文学家。同样到了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大家多多少少需要文学来治疗伤痕,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文学再度吃香。

那个年代中文系就和现在的计算机、人工智能一样,是很顶的专业。也诞生了一小批当年很受欢迎的文学家。当然这批人的成就,远远比不了20世纪初那些,而且也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后面大家已经不那么需要了。大家更需要的,是切切实实地赚钱养家,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就算从娱乐和充实精神的角度,大家可选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文学慢慢排不上号,地位越来越低了。

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语言,相对于时代变化多少总有些滞后。我们仍然在告诉孩子,文学是高高在上,是高尚伟大的,一字值千金;诗文和作品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等等。这种与现实脱节的教育,以及残存的那个圈子里某些人的拙劣表演,才使得大家由轻视文学,进一步升华到鄙视和嘲笑文学。

事实上,文学既没有以前捧的那么好,也没有现在大家踩的那么坏。巴金有一句话说得很朴实:“文学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我一直认为,不管是文学、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电子游戏还是元宇宙,判断它是不是好东西的标准是,它是不是让你变得更好,让你更有能力,更有决心去解决你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如果它是,那它就是好东西。如果情况相反,如果它们在让你逃避现实、远离现实,让你变得迷糊和软弱,那么不管它是啥,名目多好听,有多少人称赞,都是个坏东西。

多年前我听说很多人读了歌德的《少特维特之烦恼》后,学着小说里的男主角自杀了,我就认为这是一本坏书。我现在还是这样认为。好作家好作品一定是使人变得更好,而不是把人给读成傻子。

要是有一些作品大家都说好,但你读了之后完全不知道说的是什么鬼,还越读越傻,那你就应该对它敬而远之。实在要读也等到哪天发现它对你确实有价值的时候再来读。好多流行的作品其实都是这样的,只是就跟皇帝的新衣一样,大家都不好意思说穿,以免显得自己很傻而已。

如前所说,文学思维相对是比较情绪化,也是比较片面的,文学家常常在一个方面极度敏感,是个天才,但在另一方面认知却相对有限,甚至比普通人还有限。因此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能够进得去,欣赏得了这种敏感;还要出得来,不要被他们傻的一面忽悠瘸。

要时刻明白,只有那些让我们变聪明,变开心,变勇敢的,那些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的,才是好东西,比如本公众号所写的文章。

0 阅读:0

丁仪朝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