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中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康熙并没有杀死于振甲,而是将他提拔为朝廷官员

海灏聊电影 2023-01-18 14:17:21

《天下长河》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晚上播出,目前已是第二十七期。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黄河决堤,三省水患,几十万人无家可归。靳辅和陈潢被押入京审问,桃源县知府于振甲因为不肯炸毁堤坝,被押入京,由皇上审问。于振甲觉得,自己很快就会被处死。可最后,康熙不但没有把于振甲给打死,反而把他提拔到了三个省份,负责救灾工作。很多人都喊了起来,不把于振甲干掉,是无法平息他们的怒火的。这些人明显是有感情的,他们认为,一旦出事,就应该杀人,然后再抓一些罪犯。相比之下,《天下长河》中最聪明的一点就是,康熙并没有杀死于振甲,而是将他提拔为朝廷官员,让他在灾民中受苦受难。康熙明摆着要于振甲探望灾民,让他自己去内疚。其实,他也是另有目的。

黄河的溃坝,最直观的理由是,没有任何的直接责任。康熙派了几个官员,在江面上找了半天,都没有查出任何问题。既然江坝没有问题,那么靳辅、陈潢也不是这场大水的罪魁祸首。也就是说,无论多么坚硬的堤坝,在经历了几年一次的大洪水之后,都会被冲垮。如果硬要追究责任,那就是替死鬼。

因此,黄河的溃坝,并不是金福的责任,而桃源县的一个小小的县太爷于振甲,也是罪魁祸首。再说一遍,桃源县的洪水,能拯救三个省份的几十万人么?未必。这次的大洪水实在是太大了,一个小小的桃源镇都撑不住。因此,这是一场灾难,并非人为的灾难,犯不着责备金福和于振甲。有的观众,在遇到灾难的时候,都会把自己变成灾难。还好,康熙没有这种恶习。

而且,从桃源县知府的立场来看,余振嘉登上堤坝,率领桃源县人民保卫堤坝,完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按照清朝的法律,余振甲只是一个县的知府,其他的事情,他并不需要去管。在法律方面,康熙完全挑不出任何破绽。同样的,面对这场大洪水,桃源县和几十万灾民,哪个更有意义?我们这里有很多人,他们都很喜欢数学,看人数的多少,就知道哪个学生更受欢迎,而且他们认为,自己能把这些题目都写出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在现实里,到底是什么人更有分量,并不是一道数学问题就能解决的。

就像三体人对着地球开炮一样,我们必须要找到合适的地点才能接受这种威力巨大的炸弹,究竟是攻击人口稀少的澳大利亚,抑或是攻击人口超过十亿的印度?要是单纯的数学,肯定要往人多的方向去。但是,澳大利亚为什么要为南亚做出贡献?换句话说,如果你在桃园县,你会不会认为桃源县有责任为三个省份的人民献身?

康熙明白这一点,也挑不出他有什么错。这些整天喊着什么大局观的家伙,就是一张嘴,到了关键时刻,第一个落荒而逃。因此,于振甲这个没有大局意识的人,反而成为了桃源县的一名可靠的干部。而康熙之所以不能杀死于振甲,也是由于振甲背后有一层“道义”光环。换句话说,于振甲是一个严谨地遵守着明清两代哲学思想的人,他所继承的,正是儒学中的“圣贤之路”。康熙是最后掌握了世俗力量的人,他是否敢于与儒家学说相争?他心中充满了怨念。于是康熙暗中告诉靳辅,你早把于振甲给弄死了,我又怎么会把他往上推?

我们许多平时不大看书的人,一提到儒家,就会认为它是为封建主义的同党,是个邪恶的家伙。这叫不看书。如果我们稍微翻阅一下这些明清儒家学者的作品,就会知道,儒家思想并没有为封建王朝的皇帝们提供任何帮助,而是要在政治上开辟一个新的体系。康熙就是一个象征着实权的人。而于振甲,却是秉承了儒家的教义。因此,面对康熙,于振甲一点都不害怕。我们也别急着说于振甲没有什么大局观。他是知府,奉行的是正道,治国安邦,治国安邦。有了他,他就可以掌控黄河,而不是一个郡。做任何事情,都要看全局。

0 阅读:74

海灏聊电影

简介:大家好